如果說初創企業“從0到1”的創新讓人驚喜,那么一個大型企業 “從1到3”的轉型變革同樣令人贊嘆。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首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耳熟能詳的經典,表明中國先賢很早就意識到三是個很玄妙的數字。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蘇寧關于3的故事。
故事的起因是一本名為《從+互聯網到互聯網+,蘇寧為什么贏》的書,近期一直占據各大熱銷榜的前列,從吳曉波作序到藍獅子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執筆,再到“實體企業O2O實戰成功案例,中國領先商業零售企業的第三次革命”的推薦語。
這本書的創作班底豪華,且自身定位高端,推薦語看上去有些夸張。但是當我看完這本書,再結合與蘇寧內部人員的交談,便再也感覺不到半點的夸張了,甚至是開始肅然起敬。
我研究過一些傳統企業轉型的案例,也看過很多互聯網+的案例,但是通過一本書來看一個企業如何從0到1再到N的完整轉型史,這是第一次。不得不說,里面的很多的觀點與做法,還是值得其他傳統企業學習與借鑒的。
關于互聯網+與+互聯網的探討,我應該是國內最先提到這個概念的幾個人之一,我也曾用一篇《互聯網+將倒逼+互聯網》的文章來闡述我的觀點。而該書,講述的卻是蘇寧如何從+互聯網開始一步一步實現互聯網+,全部的轉型動機都來自于企業內部的變革,這是非常少見的。
相信諸多傳統企業都對蘇寧的轉型感興趣,甚至連很多互聯網企業也搞不懂蘇寧易購為何就突然崛起了。到底蘇寧是如何從+互聯網到互聯網+的?下面偉哥簡單的跟大家聊聊。
三次變革:“變”的精神融入蘇寧成為基因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推行,讓更多的人重新關注傳統企業,轉型升級成為萬千傳統企業的訴求。但蘇寧的轉型升級不是近些年才開始的,而是始于1999年。在蘇寧易購上線之前,蘇寧一直在變革。
1999年蘇寧從電器批發商轉成電器零售商,是第一次變革;第二次變革,蘇寧實現了全國連鎖,當然重點是完成了信息化,完善了物流和IT體系,練好了“內功”;第三次變革則徹底實現了+互聯網,摸索出了特有的“沃爾瑪+亞馬遜”模式,使得蘇寧成為全國最大的零售商。
事實上,從全國連鎖門店的開設再到信息系統建設,在第三次變革的時候蘇寧已經擁有了單品電商化的能力,連鎖門店關聯著物流,信息化則關聯著商品屬性。蘇寧的這個電商化進程或者互聯網化進程,與美國零售商的信息化進程基本同步,在電商真正爆發之前打好了+互聯網的基礎。
阿里、京東、當當等電商是將商場搬到了網上,讓傳統企業的產品在網上售賣。而蘇寧是在不斷的做內部建設,最后通過蘇寧易購這個自搭的商城接通了互聯網。因此,蘇寧可以算是傳統企業互聯網化的典型的案例。
而蘇寧之所以三次轉型都能成功,全都得力于張近東能夠穿越迷霧“觀勢“、“囤糧”,能夠在風雨欲來之時推動變革,并將這個“變”的精神融入蘇寧成為基因。
三步破壁:蘇寧以供應鏈變革重塑消費場景2010年2月1日,蘇寧易購正式上線,真正實現了的+互聯網。接通互聯網后,首先面臨的是如何適應并發展的問題。蘇寧做實體零售是一把好手,做電商卻是剛剛開始。
從懵懂到適應,蘇寧易購經歷了起初的營銷與運營的野蠻發展階段,然后逐步優化改進,最終在2012年與京東的8.15電商大戰中體現出了戰果。
這場大戰由京東發起,卻成就了蘇寧易購在電商領域的新的地位,成為蘇寧的關鍵一戰。
從這場大戰開始,蘇寧開始對電商對互聯網以及商業模式有了本質的了解。迅速的推出了“+商品”戰略,更是將蘇寧易購更名為云商,實施線上線下同價戰略,并推出了蘇寧云臺。
這三個舉措被稱為蘇寧“破壁的三步棋”,蘇寧由此開始實現了去電器化,線上商城與線下門店實現同步,并且走上了開放之路。在這其中,蘇寧將門店劃為互聯網資產的舉措是重要的關鍵的一步,以此開啟了其新的O2O征程。全力打造的移動端、PC端與門店聯動,等于是重塑了消費場景。
對于蘇寧而言,前進就是不斷的變革再變革。轉變思想、互聯網轉型、找到自驅動引擎是蘇寧進一步變革的三駕馬車。
面對不斷出現的新挑戰,蘇寧用營銷創新“反圍剿”:一方面走進年輕消費者的心,另一方面做了一個大膽的“閃擊沃爾瑪”的事件,同時于2014年8月發起“百日會戰”,將8.18打造成蘇寧的購物節,鞏固和強化了蘇寧的一線電商品牌地位。
在蘇寧云商發展的過程中,蘇寧再次認識到了供應鏈的重要性,再一次推動了供應鏈的變革。C2B模式給蘇寧帶來了新的零供關系,從破壁三步棋開始再到供應鏈變革為“三云”,整個過程就是在不斷的重塑消費場景,不斷的營銷創新,最終所有的業務線條都通過信息化打通并連接到數據云,這意味著蘇寧真正變成了云上的商家。
“三云”大成:物流數據金融助力蘇寧彎道超車有一句話叫作“得物流者得天下”,這話不假。中國電商的高速發展與物流的滯后形成鮮明的對比,同時物流也成為電商最大的掣肘。正是因此,近幾年來各電商才會不遺余力的打造自己的物流體系。與阿里和京東相比,蘇寧的物流建設更早,尤其是全國的1600多家門店,為蘇寧帶來了極大的優勢。2007年7月蘇寧的第三代物流開始啟用,在徹底轉型為云商之后,創新的推出“極速達”及總裝一體化服務,得到了用戶及同行業的一致好評。重要的一點在于,蘇寧的物流云是開放與共享的,任何商家都可以用物流云的數據,這是難能可貴的。
可能說蘇寧是技術創新型創新企業,很多人都不認同。事實上,蘇寧在硅谷有自己的蘇美研究院,主要負責其“一體兩翼三云四端”戰略的的科技研發。智能搜索、大數據、高性能計算、互聯網金融、先進商業模式等是該研究院的主要研究方向。為了更好的落實大數據,蘇寧更是收購了好耶中國,好耶DSP實現了精準營銷,而在大數據的基礎上發展出的“預測營銷”,讓蘇寧的營銷更加強勁。有了大數據,蘇寧的金融也得以長足發展,蘇寧推出了“任性付”、并成了消費金融公司,通過“+金融”的產業模式完善了互聯網零售生態圈。
物流云、數據云及金融云大成以后,蘇寧進一步開辟新戰場。分拆了PPTV的體育頻道成立子公司,未來會進一步延伸到影視等文化產業。其時的蘇寧也變的更加開放,2015年8月10日,蘇寧接受了阿里的283億元投資,從此走上了合縱連橫的道路。越是開放,越能完善蘇寧的零售生態。至此,蘇寧已經實現了彎道超車,在眾多傳統企業還在探索如何轉型的時刻,完成了從+互聯網+到互聯網+的跨越。
“阿里和蘇寧的一小步,中國零售業的一大步。”這句話出自阿里公關的文案,但卻從側面體現了蘇寧在中國零售業的地位以及所做的貢獻。蘇寧與阿里的合作,可以說是合縱聯合的戰略,但更多的還是體現了中國零售業的大格局。
至此,蘇寧從+互聯網開始探索,到完全走上互聯網之路,再到開放的生態戰略,完全實現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