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突然宣布格力手機的消息讓外界跌破眼鏡,沒錯,你沒看錯,事實就是如此,這家傳統電器廠商將正式進軍手機領域。董明珠之外,“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也幾乎同時推出了自家的“瘋狂”手機,并語出驚人道,“未來市值超越新東方就靠它了”,頗讓人有一種他在玩票或者是制造噱頭的質疑。
投身做手機的外行人又豈止是一個董明珠和李陽,明星們都沒閑著,除卻一直備受關注和爭論的羅永浩和錘子手機,還有韓庚的“庚phone”、崔健的“藍色骨頭”、芙蓉姐姐的“青橙NI”、汪峰的“100怒放”等多款明星手機。
面對手機行業的各色“創始人”,少不了這世界太瘋狂太乖張的感慨,然而,感慨之余,瘋狂的現實逼的我們不得不去思考:為何一個個看上去與手機行業毫無關聯的人偏偏要去做手機?他們選擇的邏輯究竟是什么?
從目前的公開資料看,上述各色人士紛紛選擇投身手機行業的初衷,不一而足。
首先,綁定自身產品,為未來布局是其理性的市場選擇。從格力這家傳統企業做手機來看,董明珠的初衷是要將移動互聯網視為工具,將手機視為未來智能家居必備的移動智能終端,為適應未來萬物互聯的智能家居時代,格力手機的推出并非毫無意義。再看李陽的“瘋狂”手機,這也被視作李陽轉型互聯網在線教育的一枚探路石,他將手機設計得只能學習、不能游戲,實際是想勾畫出一款以他名字命名的英語學習類App,說到這里,小編禁不住想問,這和學習機區別在哪里?
市場上擅長營銷和炒作的又何止董明珠和李陽,在他們之外,娛樂圈人士有天然的優勢,明星+手機,這兩個關鍵詞,如果加上“自己做”這個關鍵標簽,傳播效果會大大好過單純的明星為手機代言,或者單純的明星參加某宣傳活動,不是嗎?從這個角度考慮,崔健、芙蓉姐姐、汪峰等人的“玩票”心態昭然若揭。
或許,如果只是為了營銷、炒作也不至于如此大費周章,從常理出發,無論何人踏入商海,都是要遵循商人無利不起早的性情行事的,因此我們需要再從理性的營商角度看看手機行業為何如此這般倍受青睞?
現如今,蘋果、三星之外,在中國制造手機最需要什么?資金、人才、技術?恐怕這些因素的權重在日益下降,手機制造門檻日益降低已成為了不爭事實,山寨智能機的發展便是印證,想想中關村的山寨機和廣東的代工廠,只要沒有過于高端、核心的技術要求和過高的用戶體驗要求,生產手機對他們而言并非難事,而所謂的那些明星手機、專門用途手機,自然也不在話下。
門檻之外,手機作為消費頻率過高的產品,投資它,也并非無利可圖。從市場量級來看,有業內人士分析數據稱,2018年全球將會有65億用戶,其中高達70%的增量將來自亞洲、中東和非洲,智能手機(終端)與他們的接觸時長將遠高過PC電腦,這無疑成為了各色人等選擇進入智能機領域的誘惑,但是,市場在那里,它就會屬于每一個進入者嗎?
在移動互聯網仍然在發展的時期,智能手機顯然已經日漸成熟,中興、華為、酷派、聯想和小米,以及蘋果和三星等品牌顯然占據了市場的大半江山,后來者進入市場機會究竟幾何,恐怕也未必如想象中樂觀,在搞清楚自身產品提升、營銷需求之后,恐怕更重要的還是要搞清楚市場的真正需求,而非一擁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