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設計"面對著兩個對象,一是客戶,二是設計師。現在試圖分析一下這兩個對象可能陷入的觀念上的誤區。事實上,很多客戶不明白建網站能給自己帶來什么,只是抱著"人有我有"的心態,于是,小心翼翼的投進一千幾百塊錢,換來名片上的網址,并到處宣揚:我們有自己的網站。這個觀念導致的后果是,網上充斥著眾多"慘不忍睹"、"言而無物"的網站。理智的客戶就會考慮:我為什么要建網站?我要建什么類型的網站?這個網站會帶來多少回報?從大部分客戶角度上劃分,網站可分為資訊類、形象類或兩者綜合。資訊類就是實現產品資訊、網上訂購等功能;形象類則是打造企業形象品牌,使品牌在網上傳播到世界各地。普通一個企業客戶,在網站內容上的要求往往是這樣:一個形象首頁,然后就是公司簡介、產品介紹和聯系方式。于是很多設計公司兩三千塊錢就愿意承接這些業務了。在設計公司內部則是要求設計師在一兩天內完成一個費用為兩三千塊的網站設計。一兩天的時間,設計師還來不及去理解這個企業,只能根據客戶的片言片語,加上自己的經驗去完成網站設計。一個丑陋的網站,最惡意的后果就是,嚴重損壞企業形象,網站屬于門面,讓人懷疑丑陋的門面后面的企業也是極差的。這就是一些品牌企業為什么愿意花重金去打造網站形象了。
網頁設計師也有不少思想上的誤區。首先,怎樣才算是網頁設計師?是不是學幾天Photoshop,再學幾天的Dreamweaver,就可以成為網頁設計師了?有人說,天下網站一大抄,會抄了,也可以做網頁設計師了。對網頁設計師的定義不明確,也就導致被稱為"網頁設計師"的人的水平良莠不全,所以設計師的工資水平也是參差的。有的年薪十萬,有的月薪幾百。成本的不同,也就使網頁設計的價格很難形成標準。而且,從事網頁設計的人,有專職的,也有業余的,其中有不少是在校生。有些業余的人,只圖在幫助客戶建站的過程中學習,或者賺到一點小錢就滿足了。
也許有人認為,網頁設計的價格低,對客戶有利,事實并不是這樣的,中國人信奉"一分錢一分貨",客戶給到的價錢低,設計公司也只能降低成本,才有利可圖,降低成本的最直接辦法就是要求設計師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該項目,而設計師為了能按時完成任務,就臆造,就抄襲,設計質量得不到保證,到了最后,直接受損害的,還是客戶自己。
還有,各個地方的物價指數不一樣,雖然互聯網是不分國界,但是網站設計行業中還是分區域性的,譬如,一間北京的公司,應該不會把網站的項目交給廣州本地的網站建設公司去做,因為建站過程,雙方的面對面溝通是很重要的。在網頁設計行業價格標準中,價格應該是一條公式表示,根據物價指數的不同,算出來的價錢也應該有差別。具體考慮到多少錢一頁時,我認為有個東西要單獨考慮一下,就是創意。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工具軟件越來越智能化,而且網絡帶寬越來越寬,這樣,設計師制作的成本就越來越低。所以,創意在網頁設計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但創意卻不可以用頁數來恒量,因此,創意應該單獨作評估,視客戶的需要而定。
實際上,很多內頁只是文字上不同。這時,應該是以模板數量來計算。模板的價錢高些,而套用模板的內頁的價錢低些。這樣,對客戶就公平一些,而定價的重點就落在設計上,而淡化了制作。
個人認為,網頁設計價格標準中,應該分創意、首頁、模板、內頁來收費,(Flash的收費在本文中不作討論)。
另外,網站是需要不斷更新的。這就涉及到后期維護的收費。維護費用通常是按年來收取,這種維護通常是指更換一些產品圖片,更改一些文字。如果網站要改版,那就不屬于維護的范圍。
以上所述的,是針對企業形象網站而言。還有一種就是資訊網站,這種網站應該如何收費呢?首先這類站點的內容通常都是由發布系統生成的。其次這類站點在設計上的重點不是創意,而是布局的合理性。所以,這種類型的站點,適宜在總體上評估費用,而不應該單純的按照頁面數來計算。網頁設計行業價格標準內,應該對資訊網站劃分等級,并提供參考網站。
闡述了這么多,觀點上很明確,第一就是注重創意的收費,第二就是以整體作為考慮。這些,完全是觀念上的突破。但要明白一點的是,我現在所闡述的并不是網頁設計行業價格標準,因為標準不是一個人制定的,我現在所做的,只是提供一種思路,提供一種思維方式,希望以后在探討或制定標準的時候,能脫離思維的框框,突破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