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變壞是從人們取笑文藝青年開始的。
馬云爸爸的買買買,半個互聯網圈都姓馬;狼廠廠長的花200億要投入毫無詩意的外賣,互聯網第一“顏王”對小清新的苦苦哀求毫不動心;紅衣大炮則把新華社禁用的網絡用語隨手拈來。
巨頭們的毫無左右了庸眾們的審美,這TM是一個什么世道?高冷、高知、文青,是互聯網的敵人嗎?
還好有沉默的詩人小馬哥和個性突出的王小川。沒錯,他們聯合起來投給了也許是互聯網最有逼格的網站之一“知乎”。
知乎的C輪5500萬美元融資里,領投的是騰訊和搜狗,跟投的是之前的投資者賽富、啟明創投和創新工場。
這個投資真不能算多,比起O2O領域動輒幾個億美元的巨款;知乎的發展也不能算快,2011年成立到現在發展到C輪,滴滴、美團都已經是估值超過100億美金的龐然大物。
知乎幾乎是傳統互聯網發展模式下僅存的幸運兒。社交鏈傳播,PC端發展,純互聯網運營。
不同于美團和滴滴的O2O,也不同于小米的硬件+系統模式,知乎是個慢公司,也是一個以UGC為基礎模式的公司。
雷軍好基友、YY老板李學凌曾經對UGC非常癡迷,據說他曾說,UGC真TM是個好東西,用戶自己玩兒給你創造價值。他曾經相擁UGC的方式重做媒體,堅持做RSS博客訂閱。
知乎從知識社區出發,的確用UGC的模式累積了用戶和內容。
在移動上,知乎表現堪憂。appannie的數據顯示,在整體iOS排名中,知乎APP排名200上線,在垂直社交類中,排名10~14名左右;在Google Play中,整體排名100名左右,垂直社交排名7位左右。
不過,想依賴UGC的知乎,卻遭遇了時代的洪流。
因為內容開始想要賺錢,而且內容已經可以賺錢。
微博、微信甚至如今火爆的直播平臺,都有打賞的功能,一個能夠創造好文章、視頻的作者,已經不僅僅想在精神上獲得收獲和滿足,他們需要也應該從內容創作中獲得金錢。
這個模式,本不在知乎商業模式考慮范圍之內,但是時代的發展容不得知乎多想。
如今在知乎回答的作者,凡是有點名氣的,都會在最后打上自己的微信號,知乎不外乎是他們的一個分發平臺,而不是僅僅獲得縹緲滿足感的地方。
知乎是一個不錯的網站,發展也很迅速,但是它的UGC模式,遭遇了移動互聯網的重大阻擊。
知乎必須做出轉型,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