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公司創建于公元578年,距今已有1437年的歷史,而對于現在我們的很多公司來說,能活7年是不是就已經有能和別人吹噓一番的資本了!換句話說,如果你的公司真的可以活這么久,那么它是不是早已經面目全非?名字可能早就讓某個大師換過,業務范圍應該與一開始也八桿子打不著了!但是我要說的是,這個公司一開始就叫這個名字——『金剛組』,一開始就是做這個行業——建筑寺廟,直至今日!
公司每個月都會舉行“名義人”會議。所謂“名義人”,就是有資格使用“金剛組”名義的各建筑工匠小組的代表。來自各個小組的名義人將聚集在公司總部,圍繞現階段的工程進度、業界情況、成本消耗,以及各小組的內部狀況、市場行情、報價等相互間進行溝通。
長壽秘訣:不上市
日本帝國資料庫曾針對4000家老企業展開調查,邀請這些老企業用一個漢字來概括他們的“長壽秘訣”,其中反饋回來最多的回答是“信”字,其次則是“誠”字。而東京商工調查公司也發表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日本企業長壽的秘訣同樣是誠信和不上市。此外,在問卷中,不上市及強調重視人才也是這些日本企業能夠長壽的重要原因。調查報告顯示,上市對企業的長期生存來說有很多不利因素,比如容易進行浪費投資和輕率擴張業務等,不上市更能慎重地運用資金。
在這里,不由得讓我想起了『老干媽』的創始人——陶華碧。堅決不上市,恐怕也是考慮到對于一個企業來說,長久生存的問題,現在多數人做公司都是追求快速盈利,掙快錢,但是在快速增長的同時,也會有另外的風險,快速死亡,所以這就是一個選擇的問題,面對紛繁的世界,你是做長線,還是做短線?
長壽根基:匠人
如果你認為,如此長壽的企業只是個例,那你就錯了!調查顯示,在日本,1000年以上的企業有7家,500年以上的企業有32家,200年以上的企業有3146家,100年以上的企業有50000家以上。這些百年老店之中,有89.4%的企業是員工人數不超過300人的中小型企業。許多日本中小企業都是“日本神話”的創造者,這其中頗有歷史的老店就超過10萬家,里面的匠人多達幾十萬。
而在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是2.5年,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不過7-8年。 最古老的企業是成立于1538年的六必居,之后是1663年的剪刀老字號張小泉,再加上陳李濟、廣州同仁堂藥業以及王老吉三家企業,中國現存的超過150年歷史的老店僅此5家。
兩國的文化層面,就不再論述,如果說上百年的企業可能還存在國家鼓勵方面的因素,那上千年的公司,就只能說明這個國家的人民骨子里就是這種性格,我們只能站在學習的角度,看到底是把公司開得長壽點好,還是短壽點好!
學徒一律留寸頭,禁止用手機
秋山利輝,秋山木工的創始人,在中國的木匠都在紛紛搞裝修,用釘子干『快活兒』的時候,他依然在堅持榫卯結構,堅持親自帶徒弟。
秋山利輝從小就對木工非常感興趣,經常一邊看一邊想這些木工活,并且判斷這個木匠人怎么樣。后來他發現,凡是對人熱情的木匠,手上的活也不錯;反之,對人不耐煩的木匠,手上的活兒也不怎樣。這也許是他在幾十年后總結出“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術”的濫斛。
在秋山木工學校,學員一年上預科,四年學做徒,三年學帶徒,八年后自立,便被趕出學校。在八年中,學員們每天都要背誦三四遍“匠人須知30條”,八年下來就有一萬遍了。
事實上,由于秋山木工在日本木工界地位顯著,每年來報名的人很多,但秋山利輝對學員的要求極為嚴格,因為他要培養木工界的“超級明星”,到目前為止也僅僅培養出60余名工匠。每次有學員報名,他都要到對方家里面試其父母三四個小時,用以確定父母對孩子的支持度。此外,他更愿意招收“傻”一點兒的學生,“這樣我讓他們往左,他們就不會往右”。
“秋山木工”針對以成為工匠為目標的見習者和學徒,頒布了十條規則,其中被錄取的學徒,無論男女一律留板寸頭,禁止使用手機,只許書信聯系,研修期間,絕對禁止談戀愛……
小即是大
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堅持活字印刷四代人的印刷廠,祖輩專注于做蠟燭的蠟燭廠,他們無一不在堅守著家里的傳承,那么,中國的公司如此短命,那他們都去哪里了呢,他們真的是由于經營不善,而賠的沒有翻身之日了嗎?其實沒有,他們都轉行了,自己的行業做著做著,發現了更暴利,更喜歡的行業,于是又去做其它的,這就造成了中國的很多行業并不規范,沒有文化的積累,大家都是新手,更不用談什么品質了。
所謂打不死的小強,企業越小,生存能力也就越強,小到這個公司只有你一個人,那還何談倒閉,只要你活著,公司就還在,這時候公司的意志就會被無限的放大,放大到與人的意志同樣大小,一個人只會被摧毀,而不會被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