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id="edxn0"></table>

        <table id="edxn0"></table>
        1. <sub id="edxn0"></sub>

            <th id="edxn0"></th>
          1. <table id="edxn0"><meter id="edxn0"></meter></table>

            1. 專業互聯網基礎服務提供商
              當前位置: 中萬首頁 > 新聞動態

              互聯網金融企業,無一例外淪為影子金融機構

              作者:中萬網絡 文章來源:中萬網絡 更新時間:2013-11-06

               

              注:國泰君安證券董事長萬建華近日撰文指出,互聯網巨頭參與金融盛宴,縱然模式未明,亂象紛呈,但誰都不想缺席這場互聯網盛宴,但互聯網不會把金融業變成it業。鈦媒體編輯總結了其觀點要點:

              1、伴隨著互聯網金融的野蠻生長,金融市場逐步裂變出一些新的地貌:離柜式的非現場金融服務蓬勃發展;以低門檻為標志的大眾理財熱情被徹底激發;傳統“存貸匯”業務不再只隸屬于金融機構的地盤。

              2、“互聯網并不能將金融業完全改造為IT業,金融一定還是金融。”

              3、金融“存貸匯”的本質屬性仍然不會發生變化。在互聯網背景下,金融的專業性壁壘不但沒有降低,反而是增強了。風險控制是金融業務的核心。

              4、互聯網踐行者們無一例外的轉向影子金融機構,摒棄本來屬于它們的平臺功能和中介角色,這說明現在的互聯網上還沒有完全實現獨立的、持久的、經濟上成功的商業模式。

              5、當互聯網和空氣、水分一樣,已經成為主要的一種不可缺少的生活模式。互聯網金融有今天這樣的發展態勢,除了技術因素之外,還受益互聯網商業在成本方面的優勢,和最終用戶向網絡遷移的趨勢。

              6、金融企業要用互聯網的精神來應對互聯網金融——積極“觸網”,順應開放、融合、經濟的互聯網精神進行營銷和客戶管理,并通過互聯網化壓縮成本,發揮專業優勢。

              以下為萬建華全文,來自其財經專欄:

              近來不少金融機構領導聚在一起時,交流的一個主要話題就是如何應對風起云涌的互聯網金融創新之勢。

              這一年被外界稱作互聯網金融元年,這一年也切切實實讓傳統金融機構領受到了兵臨城下的危機感。去年年中,金融界才剛剛把“互聯網金融模式”作為一個前沿命題來探究,可在短短的一年間里,以阿里的“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就已經席卷了整個金融市場。

              10月28日,百度聯手基金巨頭華夏基金,攜旗下年化收益率高達8%的理財產品“百發”高調亮相,為互聯網金融市場再添一筆亮色。另一個互聯網巨頭騰訊則劍走偏鋒,在炙手可熱的移動通信工具微信的5.0版本上布局微信支付和微理財服務。縱然模式未明,亂象紛呈,但誰都不想缺席這場互聯網盛宴。

              伴隨著互聯網金融的野蠻生長,金融市場逐步裂變出一些新的地貌:離柜式的非現場金融服務蓬勃發展;以低門檻為標志的大眾理財熱情被徹底激發;傳統“存貸匯”業務不再只隸屬于金融機構的地盤……持續發酵的互聯網金融確實在一榔頭一榔頭地挖著傳統金融的墻角,高處不勝寒的金融家們對著來自陌生領域的局外之手感到草木皆兵。

              作為幾十年的金融行業工作者,我想在這個當口對同仁們打打氣——正如我在《金融E時代》一書中所提的:“互聯網并不能將金融業完全改造為IT業,金融一定還是金融。”

              底氣何在?

              首先,金融“存貸匯”的本質屬性仍然不會發生變化。技術快速升級,本質上是以更高的效率、更快的速度來匹配資金需求,并通過全新的支付和結算模式完成交易。在這個過程中,業務場景、交易渠道、商業模式雖然都發生了變化,但就資金供需而言,金融的生長土壤并沒有丟失。

              未來信息技術的作用有可能讓金融機構信息中介的角色弱化,一個完整的交易依然離不開一個規避風險的信用中介。這意味著金融機構不會被時代摒棄。此其一。

              其次,在互聯網背景下,金融的專業性壁壘不但沒有降低,反而是增強了。近來有提法稱,金融業務疆界的模糊緣于社會分工的重新梳理,而我要說的是,正是因為社會分工的進一步專業化細分,金融的樊籬將更加難以僭越。

              傳統金融機構已經在這片沃土上生長多年,根系早已壯大,在產品開發、客戶管理、運營管理等方面,有著蔚然成形的內涵積淀和經驗法則,此其二。

              第三,風險控制是金融業務的核心。在探索商業模式和控制風險方面,互聯網機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能夠識別出的三種主流的互聯網金融模式為支付、P2P和眾籌,其對應的是支付結算、信用投放和股權投資,其核心都是脫媒,借助網絡實現資金供給向資金需求的直接轉移。

              互聯網在這個過程中本該是有融合優勢的,但是在實踐中,我們看到踐行者們無一例外的轉向影子金融機構,摒棄本來屬于它們的平臺功能和中介角色,這說明現在的互聯網上還沒有完全實現獨立的、持久的、經濟上成功的商業模式。

              另一方面,資本金和流動性是抵御壞賬的重要手段,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互聯網機構的資本充足性和流動性規模是無法和傳統金融機構抗衡的,這也意味著它們無法通過商業銀行的管理手段來抵御壞賬風險。如果僅僅是通過提高了對風險的容忍度來換取生存空間,互聯網機構的金融之路可能會布滿暗礁。

              面對來勢洶洶的攪局力量,我想傳統金融機構完全鼓起底氣來應戰,但必須做出積極有效的應對和調整。互聯網金融有今天這樣的發展態勢,除了技術因素之外,還受益互聯網商業在成本方面的優勢和最終用戶向網絡遷移的趨勢。

              當互聯網和空氣、水分一樣,已經成為主要的一種不可缺少的生活模式時,人們自然傾向通過互聯網形態完成開支和消費,對于金融服務提供方式的訴求也是互聯網化的。

              這是互聯網金融大行其道背后的深層次原因,識別到這一點,傳統金融機構的策略也將變得清晰,那就是用互聯網的精神來應對互聯網金融——積極“觸網”,順應開放、融合、經濟的互聯網精神進行營銷和客戶管理,并通過互聯網化壓縮成本,發揮專業優勢。

              這里頭可能包括對高成本的網點和龐大的員工隊伍進行調整、采用網絡社交化手段進行營銷、搭建網絡數字化銷售平臺等。放眼金融圈,我們已能看到這股警醒下的自我調整、自我變革、自我進化正在全面燎原,由人員到架構、由資源到指標的戰略升格正在持續鋪進。

              相關推薦

              開啟您的互聯網之旅立即注冊有問必答

              京ICP備09070896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1463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工信部域名注冊服務批準文號:京信信管發〔2019〕95號

              Copyright?2007-2023 北京中萬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可信網站 誠信網站

                <table id="edxn0"></table>

                    <table id="edxn0"></table>
                    1. <sub id="edxn0"></sub>

                        <th id="edxn0"></th>
                      1. <table id="edxn0"><meter id="edxn0"></meter></table>

                        1. 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