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資進入電信業的窗口正在打開。
1月8日,工信部網站公布《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方案》征求意見稿,決定開展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以“鼓勵支持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進入電信業”。試點時間初定2年,自試點啟動的1年內,擬開展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的中資民營企業可提出參與試點業務申請。
“公司已經計劃首批申報經營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目前有一個十幾人組成的專門部門在負責籌備。”迪信通總裁金鑫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未來迪信通的虛擬運營商業務的側重點在于針對細分市場如教育領域等進行業務創新,更多地做信息服務產品。
除了迪信通,記者采訪了多家有可能成為虛擬運營商的企業,業內態度樂觀,并表示期待盡快出臺規范細節。
目前,全球共有1100多家移動虛擬運營商。Informa Telecoms & Media數據顯示,預計到2015年,全球虛擬運營商的移動用戶數將達到1.86億,占全球移動電話用戶數的2.6%。據工信部數據,2012年1~11月,我國電信業務收入9833億元,以國際市場1.8%的虛擬運營商市占率計算,則未來中國移動通信轉售業務市場空間約有180億元規模。
搶食還是共贏?
一般來說,虛擬運營商可能的來源有三種,一是有SP/CP業務經驗或經營移動服務業務的公司,如北緯通信、拓維信息、朗瑪信息、二六三、三五互聯、恒信移動等。二是具有較大客戶數量,且有一定網絡特色應用的公司,如百度、淘寶(阿里巴巴)等。三是具有線上應用的傳統零售商,如蘇寧、國美等。
目前,公開表示將沖刺第一批虛擬運營商牌照的企業有國美、蘇寧、迪信通等。
主管國美3C業務體系的副總裁毛曉軍向記者表示,國美將成立專門的項目團隊積極主動參與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此前,國美曾經和中國電信推出過國美版89元套餐3G卡專用號段。
“與國外企業相比,國內虛擬運營商還處于初步試水階段,因此是否擁有相對成熟的運營經驗對未來業務的發展將具有重要決定性作用。與此同時,具有自己特定的黏性較強的用戶群體、針對用戶習慣開發特定的移動通信產品、較高的品牌影響力以及豐富的渠道管理及營銷推廣經驗等也成為決定虛擬運營商發展的關鍵。”毛曉軍說。
金鑫認為,通過虛擬運營商的身份可以實現上游運營商業務到終端銷售,增加客戶黏性,提升購物體驗。對于虛擬運營商的加入是否意味著電信運營商進一步管道化,他表示,術業有專攻,運營商內部會有所劃分,哪些負責做管道、哪些負責做流通。
“一旦方案細化和牌照規范給出,二六三會積極申請移動通訊和轉售業務。”二六三副總裁張靖海對記者說。
對于運營商的影響,民生證券發布分析報告認為,運營商將長期掌握競合控制權,基礎運營商與轉售商之間將以合作為主,尤其在轉售業務開展的初期更是如此。轉售商依托于運營商的網絡,短期內無法擺脫對運營商品牌的依賴而獨立靠自有品牌運作,轉售商品牌還需要運營商品牌的背書。因此,轉售商扮演的仍是代理商的角色,這對運營商延伸渠道觸角、擴大受眾面,在短期內拓展新用戶將起到積極作用。未來只有當轉售商擁有較高的品牌知名度、相當規模的客戶群、廣泛而穩固的分銷渠道后,競爭才有可能出現。
VOIP還有多遠
國泰君安證券認為,方案的發布還消除了一些民資通信公司獲得移動VOIP(網絡電話)牌照的部分不確定性,比如朗瑪信息,預計該公司獲得試點牌照后,能實現iPhone移動客戶端到電話(包括固定電話)的直接通信,有助于快速獲得海量用戶。
同時,移動轉售業務也為中小通信企業進軍移動語音市場提供了契機。比如二六三公司,已經具備虛擬運營經驗多年,擁有10萬中小企業用戶基礎,移動轉售業務的開放可使得公司得以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此外,北緯通信、三五互聯、恒信移動等移動通信概念股也有望受益。
但業內一通信業務增值服務提供商對記者表示,目前VOIP業務在國內仍然是政策不允許的,如果要開展的話目前需要動用資本方式在國外市場擁有相應業務。和移動業務轉售還不太一樣,國家在這方面的政策空間仍然較小。
對于未來中國的VOIP業務是否會開放,上述通信業務增值服務提供商表示,目前并不好做推斷。“從國外經驗來看,包括VOIP在內的任何一個通信增值業務的挑戰主要有2個:一是對用戶需求的捕捉挖掘能力;二是運營服務的能力和經驗。”
外資獲試點時間待定
“目前看來,國內的基礎電信運營一直沒有對國外開發,但虛擬運營商將會是國外運營商進入最有效的方式。”德國電信咨詢公司中國區高級顧問譚炎明對記者說。
在此次征求意見稿中,對于申請經營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的企業資質設定了門檻,要求必須是依法設立的中資民營公司,設有專門的客服部門和客服人員,建立服務質量管理體系等等。同時,要求三大運營商不得與轉售企業簽訂含有排他性條款的協議等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見稿中提到“申請經營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的企業,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第十三條、《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第六條的規定”。
業內人士分析,如騰訊等由外資控股的公司可能暫時無法成為移動通信轉售業務公司。
譚炎明表示,一些互聯網公司通過VIE模式海外上市,在國內本身的運營商實體是中資公司,獲得身份應該不是問題。
愛立信中國首席市場官常剛對記者表示,虛擬運營商的開放也是對業務發展的促進,可以打開另外一個窗口和機會,例如虛擬運營商的引入如果能夠促進用戶的使用,使得用戶數提升,那么將會對整個網絡的升級換代提出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