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6日綜合 近日,亞馬遜中國網站悄然上線了中國版Kindle書店,此舉被認為是亞馬遜Kindle入華的又一項準備工作,就在擁簇者翹首以待的時候,Kindle商店卻遇到了“借牌運營”的尷尬,這讓其入華進程遇阻。
入華遇政策門檻
前日,亞馬遜中國官網上線了測試版的Kindle商店,并提供免費多平臺Kindle閱讀軟件及多達2萬部Kindle電子書,此舉被認為標志著亞馬遜正式殺入中國電子圖書出版市場。
但值得注意是,測試階段的Kindle商店已經遇到了政策門檻。亞馬遜中國作為美國亞馬遜的子公司,屬于外資企業。根據商務部《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的規定,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的出版制作業務屬于禁止外商進入的領域,因此亞馬遜中國單獨申請牌照的路是走不通的。
于是,亞馬遜中國試圖尋找權宜之計。從Kindle商店頁面上記者看到“Kindle商店由中文在線提供運營支持”的字樣,北京中文在線數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具備相關資質,這意味著亞馬遜借用的是中文在線的牌照。
有業內人士認為,Kindle電子書店從域名、服務器空間、閱讀軟件到購買電子書的支付,使用的都是亞馬遜在中國的服務,基本與中文在線無關,因此,亞馬遜中國借牌運營違反規定的說法并非全無依據。
近日,新聞出版總署科技與數字出版司數字出版處處長王強也對此表示,總署已經向亞馬遜中國、中文在線進行詢問調查,但還未有具體調查結果。
亞馬遜相關負責人則向媒體表示,Kindle電子書店進入中國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將會為用戶提供更多的優質內容。亞馬遜會嚴格遵守中國當地的法律法規,但不方便對法律上的問題加以評論。
被指體驗不如預期
有媒體稱,亞馬遜Kinlde入華,遇到的還不止是政策監管,多位數字出版界的資深人士表示,亞馬遜的中文書店面世后的用戶體驗不如預期。
首先是亞馬遜中文書店無法使用美國賬號登錄,要登錄亞馬遜中文書店,還需要注冊一個新的賬號。這使過去Kindle的老用戶在美國書店買的書都無法在國內閱讀。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很可能也是受到了中國監管政策的影響。
其次是用戶不能直接在Kindle或者蘋果的iPad等設備上的亞馬遜的中文書店下載圖書,而需要首先在WEB網絡的亞馬遜書店上買書,然后同步到移動設備上,過程比較繁瑣,影響了亞馬遜網上中文書店的用戶體驗。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面,可能是由于蘋果的平臺對亞馬遜的限制。
亞馬遜中國音樂影視產品原總監虞文震曾表示,亞馬遜總部太迷信自己在歐美取得的成功經驗,不太愿意為中國做出改變,而中國本土也缺乏能說服他們的經理人。
行業疲軟
事實上,根據第三方機構調查報告顯示,今年電子閱讀器出貨量將是1410萬臺,和去年的2320萬臺相比,跌幅高達36%。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大幅度提速出貨量的同時,無論國際市場還是國內市場,電紙書成了惟一走勢大衰的移動終端產品。
盡管兩年前這一產品在國內如火如荼,亞馬遜甚至憑此展露與蘋果分庭抗禮的實力,但易觀國際分析認為,實際上電子閱讀器行業本身盤子不大,而廠商之間也并未形成集群效應,使得面對平板電腦的沖擊,終端+內容與內容+終端兩種形式均顯得力量薄弱。
在此背景下,對于Kinlde入華之前內容平臺的測試,多數業內人士持觀望態度。有評論認為,Kindle只是個載體,本質是電子出版,但出版行業在中國是有準入限制的行業,外來者很難進入。但由于其資本的優勢和數字出版的成功經驗,無論在內容平臺、終端、內容整合、定價規則等方面都會對國內現有的經營者帶來壓力和沖擊,加劇市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