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黨的十八大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攻堅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承載著13億人民對未來福祉的期望。
如何讓中國經濟邁向新征程?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如何去創業創新?這一切都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用勇氣、用毅力、用智慧來開創。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后,中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杭商同樣成為了經濟大軍中一支不容忽視的特殊力量。優秀杭商身上所凝聚的創新力量,將繼續引領我們一路前行。
近日,本報特別推出“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我與杭商面對面”大型主題報道,歡迎讀者關注新浪微博“每日商報”,并對“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我與杭商面對面”進行專題評論。
八年前,英國第二大城市伯明翰。當別的同學常常溜到阿斯頓大學商學院(Aston BusinessSchool)隔壁的阿斯頓·馬丁(AstonMartin)廠里去偷窺全球限量跑車的生產工藝時,一個名為陳瑞貴的中國留學生卻總是在伯明翰街頭留心城市垃圾回收系統。
八年后,當其他同學只會在同學會或者看賽車的時候才會想起阿斯頓·馬丁并回憶起美好的大學生活時,那個留心著垃圾的陳瑞貴,卻帶著國際最先進的理念和世界最權威導師的指導意見,用阿斯頓的諧音阿思拓(Asto)在距離伯明翰市上萬公里的杭州市江干區東方電子(000682,股吧)商務園中,創辦起了一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而他大學里的研究課題、上街留心垃圾的理由城市內資源回收,也搖身變成了目前國內最大的再生資源交易平臺“ZZ91.com再生網”。一個名為MR.I的電子商務創新基地,也在陳瑞貴等五個合伙人的努力下,孵化出包括再生網在內的13個電子商務項目。“場地+經驗+團隊+資金”四位一體的創業投資服務,在年輕的陳瑞貴手中慢慢成熟。
目前,MR.I基地里已經有了13家很不錯的互聯網公司,從B2C到行業B2B,到電商廣告,到域名交易,到導購社區,幾乎涵蓋電商整個產業鏈,被戲稱為13羅漢,他們是:國內領先的節能產品交易平臺“中國節能網”、國內領先的再生資源交易平臺“ZZ91再生網”、國內領先的環保產品交易平臺“中國環保網”、淘寶領先的化妝品網絡零售渠道“NALA”、淘寶領先的婚禮服飾網絡品牌“憶紅妝”、淘寶領先的孕婦服飾網絡零售品牌“科創母嬰”、淘寶領先的保健品網絡零售渠道“陶安居”、淘寶領先的家紡網絡零售品牌“蘇娜國際”、國內領先的網址導航“5W.com網址導航”、國內領先的域名交易平臺“4.CN金名網”、國內領先的電商導購平臺“米折網”、國內領先的電商廣告聯盟“多麥CPS廣告聯盟”、國內領先的CPM/CPC廣告聯盟“聯告”等13家公司。其中再生網穩居行業第一,憶紅妝居行業第二,NALA和米折網得到了來自經緯創投和IDG共2500萬美金的風投。
在MR.I基地里,隨處可見年輕、活潑的工作氣氛。辦公室里會有一個小舞臺,小舞臺上會有一只小鼓,只要你做到了自己的銷售目標,就可以上去敲一敲,給自己和大家鼓鼓勁。墻上,是滿滿的團隊活動照片,排成的,正是ASTO的字母樣式……
在陳瑞貴的規劃當中,2006年到2011年的五年規劃是埋頭苦干的5年,主要的工作重心在團隊建設和管理系統打造上;2011年開始到2016年則是抬頭看路的五年,需要更多地關注市場變化和外部電商環境。
酒香不怕巷子深,埋頭苦干也會出成績。2007年,在陳瑞貴埋頭苦干了兩年之后,各方榮譽就紛至沓來。“2007年中國行業網站百強企業”、“2008年中國行業網站百強企業”、“江干區雙十佳最佳成長型企業”、“浙江省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浙江省軟件企業”、“杭州2010年雛鷹計劃重點培育企業”、“杭州2009年科技創業種子資金支助企業”、“杭州2009年留學歸國人員創業重點支助企業”、“2010年江干區雙十佳最佳成長型企業”、“杭州大學生見習訓練基地”,“江干科技經濟園2010年度科技創新優秀企業”、“最具成長潛力小企業”……
“對于電子商務公司來說,團隊建設無疑是重中之重,也是我們前五年苦干的重心工作。”陳瑞貴說,在阿思拓,團隊的文化被凝練地概括成為“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其實就是簡單、勤奮、開放、擔當、主動、快速、嚴謹。”MR.I 基地HR總監杜家春說,這不僅僅是阿思拓的團隊文化,也同樣以管理輸出的方式成為MR.I基地當中其他所有公司共通的企業文化。整合MR.I整個HR人力資源體系,主要體現在體系架構建設、人才引進、管理梯隊建設、企業文化建設、人力資源變革引導等方面。
比起杭州阿思拓電子商務有限公司CEO這個身份,陳瑞貴的另一個身份可能花去了他近幾年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這個身份就是MR.I電子商務創新基地CEO。
“杭州有哪一個產業可以稱得上具有世界級影響力?”陳瑞貴說,這個問題以前常常在他腦海里出現,他給自己的答案是:電子商務。在阿里巴巴的帶動下,杭州的電子商務有很強的產業基礎。但阿里巴巴的出現,一方面極大地帶動了杭州的電子商務,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壓制了電商生態的豐富性。打造一個不一樣的電子商務公司的服務平臺,在電子商務的產業鏈上,整合上下游,從而摸索出一種新的模式和方法,這就是陳瑞貴成立MR.I基地的初衷。
問:杭州和伯明翰給你的感覺最大的區別是什么?
答:伯明翰工業方面很強,杭州電子商務很強,杭州未來在電子商務上會有更大作為。拼風景,杭州更為秀麗,但在國際工商業界里,伯明翰更具開放性和影響力。
問:為什么起名為MR.I基地?
答:I是internet的第一個字母,五個發起人全是男性,都是互聯網出生的,就取了這個名字。
問:在騰訊、阿里巴巴、百度三家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選一家就職,你會選?為什么?
答:個人來說,我會選阿里巴巴。一,行業屬性,我們本身做的也是電子商務。二,從我們公司的文化氣質來講,和阿里巴巴更接近,都倡導創新和變革。三,騰訊和百度可能更偏向娛樂定位,個人來說,對商業領域的興趣度大于娛樂領域。
問:你現在最關注的問題是什么?
答:近半年,我思考比較多的問題是:在整個電商領域,還有哪些空白點和競爭盲點?值得進入,并有一定空間。現在發現,消費類產品領域,大量優質中小工廠缺少網絡銷售途徑,如何幫他們把貨物從網絡渠道賣出去,實現B2B2C,建立一個通道,幫助那些小的廠商。應該有比現在更好的模式去做。
在采訪前后,都有人在隔壁的辦公室等著陳瑞貴,可見他工作之忙。
這么忙的陳瑞貴,在采訪中,卻一再重復地提起“變革能力”這個詞。在他看來,2007年對互聯網公司來說算是一個分界年,之前,火的是B2B,進垂直行業,你就贏,2007年后,卻是B2C和C2C的天下,迎合市場才能生存,而未來,是O2O的世界,是移動通信的世界。
陳瑞貴說,十八大的召開,讓他對未來的市場更具信心了。“2020年,居民收入翻一番。現在是2012年,我算了一下,基本每年人均收入要增加14%-15%,這對網絡零售商來說,是個極大的利好消息。”陳瑞貴說。
在談到新增長點的問題上,陳瑞貴說他最關注的是中西部,因為中西部的線下交易平臺不發達,即零售業不發達,而收入增加之后,居民的消費需要平臺,對互聯網公司來說,這是一個很大很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