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實名認證”是一個較受關注的話題。一些國家先后推出關于網絡信息保護的法律法規,實名制是其中重要的一項。人們對于實名制的態度毀譽參半。影響力最大的應該是韓國2007年開始實施的互聯網實名制。由于種種原因,韓國已不得不終止了這項法規。這更讓一些本來就對實名制心存顧慮的人們更加懷疑實名制的可行性。那么到底該如何看待網絡實名認證呢?
對實名制的最大質疑在于,它是否侵害了言論自由的權利?很多人擔心會因言獲罪,擔心互聯網也由此變成一個狹窄的空間。在網絡虛擬空間里,網民可以隨意傳播各類信息和發表言論,而且身份難以核實,這導致網上的交流變得十分隨意,甚至無所顧忌,更甚者在網上披露他人隱私,詆毀漫罵。網絡不是私人空間,而是公眾空間。所謂的言論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在網絡這個社會里,也是有底線的,也要遵循現實生活中的法律標準。實名制的主要功能是為了確認身份。事實上也是為了讓網民自我約束,還原網絡空間的純凈。這對于每一個網民都是利大于弊。
有些人還擔心實名制會導致私人信息泄露,網絡實名認證網絡實名認證網絡實名認證網絡實名認證事實上對于個人信息起的恰恰是保護作用。信息的泄露往往是經濟利益所致。加強實名網絡,切斷信息販賣的經濟利益鏈條,泄漏也就變得毫無意義。韓國實名制遭到廢除的原因并不在實名制本身,而在于管理者對網民的個人隱私保護不到位,造成眾多網民的隱私暴露。不能因為韓國的個例以偏概全。在實行網絡實名認證的過程中加大對互聯網安全的監管,是可以保障網民的隱私安全的。
用實名在網上發言會不會很不自在?我國網絡身份管理實行的是“后臺的身份管理辦法”,意思就是網民在各網站注冊登記的時候實行實名制,匿名的用戶將不予注冊或發言,而“用戶在發布信息時可以使用其他名稱”意思就是用戶可以起一個別名或昵稱,發言的時候其他普通用戶不會看到你的真實身份。所以從上網體驗方面來說,是否實行實名制管理,并沒有帶來什么變化。
眾所周知,各國政府都在致力于維護網絡安全,即使是提倡民主自由的西方國家,例如美國,也已通過130多項與網絡相關的法律法規。永遠沒有絕對的自由。總而言之,中萬網絡得出的結論就是,網絡實名認證不是限制言論自由,而是進一步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