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留給世人的除了那句眾所周知的“保持饑餓,保持愚蠢”外,還有一句“記住你即將死去”,這句話送給那些轟轟烈烈的10億美元創企再合適不過了。這是一個獨角獸橫行的年代,也是獨角獸批量死亡的年代。
創建一個成功且有影響力的公司,估值能超過10億美元,我們把這樣的公司稱為“獨角獸公司”,因為他們像獨角獸一樣美好、罕見、成就卓越且難以模仿。
10億美元的估值是一個門檻。縱觀歷史,頂級風險投資基金的回報來自于少數幾個獲得巨大成功的投資公司。因而,投資者們對這些潛力巨大的初創公司總會格外關注。
在以前,獨角獸的出現還是一件罕見并令人驚喜的事情,然而隨著獨角獸出現越來越快越來越多,我們發現事情不完全和原來一樣了,甚至有人發明了一個新詞“獨角獸泡沫”來形容現在的情況。很多獨角獸雖然頭戴光環,但實際上已經身陷囹圄。
事實上,VC們并不是真心喜歡“獨角獸”這個詞。這可以初步歸結為兩個原因:首先,35%的獨角獸公司在融資后的估值恰好為10~11億美元之間,顯然這些融資是為了達到特定估值而商議好的。
其次,75%估值過10億的融資交易由非風投資本家領投(比如對沖基金,共同基金等等)。這些集團企業對投資回報的期望各不相同,甚至經常帶著公開市場投資者的心態在投資,期望1.5-2倍的IPO回報。這些機構受到經濟低迷的影響也很明顯,經濟不好了拿錢就變得困難。
事實上獨角獸們并不缺錢,它們衰落的原因一般都是由于其核心產品的過時、新產品開發的失敗、用戶增長減少、開支規模過大或者是團隊內部出現問題。
以Evernote為例,它絕對不缺錢,除了來源甚廣的資金外,它還手握9600萬美元現金以及100萬付費用戶。與此同時它還在進行收購、招收開發人員、設計人員以及服務人員。
這個公司失敗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三點:首先是產品專注度不夠,其次是巨頭進入,最后是對待員工的態度。
Evernote主要靠付費用戶和企業用戶創收,為了增收必須降低免費用戶使用上限,犧牲免費用戶體驗。而很顯然它并沒有把精力放在轉化付費用戶這件事上,而是開發了許多不相關的產品,使得公司旁枝斜逸。
Evernote對比微軟OneNote和蘋果Notes,第三方應用顯得不再那么必要。在很多創業公司大談"垂直壁壘"時,巨頭往往可以利用用戶基數優勢,在產品利潤方面做更多讓步,如蘋果Notes對于上傳云端無限制,但Evernote的初始免費容量始終都有限制,免費用戶顯然將投入大公司產品懷抱。
Evernote公司對提高員工素質水平并不熱衷,今年6月還經歷了一次失敗的COO招聘。更令人驚訝的是,該公司的CEO甚至在公開場合表示過,他并不在乎員工的未來。Evernote前員工告誡,想要有一個好的未來,就不要來這家公司。
在此之前,高估值創業公司留給人們的印象往往只剩兩點:一是繼續高歌猛進,成功IPO;二是被巨頭收購,創始團隊拿到大把現金走上人生巔峰。事實上,公司的資產甚至知識產權、員工數目、消費者人群、利潤甚至企業文化都是企業能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重要因素。沒有使命感、缺乏向心力、管理缺失的企業往往難成大事。
以下中萬網絡列舉了七家最具代表性的“衰落的獨角獸”的關鍵數據,他們并不是白白“犧牲”,我們會看到這些昔日的巨獸是如何倒下的。
Dropbox
Dropbox公司成立于2007年,總部位于舊金山,共完成了6輪融資,融資金額達到11.1億美元。Dropbox公司成立最初的目的是為用戶提供便捷的云端儲存服務,作為一個網絡文件同步工具在早期它是很成功的,2011年時就已成為當時估值最高的公司之一,躋身獨角獸行列。
然而 4過去了,市場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首先,當年忽視了文件同步業務的巨頭,如Apple 和Google 都推出了優秀并且免費的文件同步服務。Google Drive 和 Apple iCloud 都比 Dropbox 便宜,真正的巨頭們有底氣放棄利潤去做免費,而初創的獨角獸就不行了。
其次,移動操作系統也都在淡化文件系統,新的工作方式更多是基于信息而不是文件。當你介紹Dropbox是一個文件同步工具時,你不禁會問自己一個問題:什么是文件?
最后,單一的產品模式阻礙了公司的發展,導致了增長乏力。Dropbox 基于文件儲存同步的產品邏輯已經過時,但是它卻沒有能夠順應時代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文件儲存只能成為一個功能卻很難成為一個產品,當人們習慣在本地編輯文件的時代過去后,它被留在了身后。
Square
Square公司成立于2009年,總部位于舊金山,它一共經歷過9輪融資,融資金額超過了5.9億美元。Square公司成立的初衷是為中小企業提供便捷的移動支付解決方案。該公司最初的產品是一個可以插在iPhone耳機插孔中使用的刷卡器,由此可以將手機變成一個簡易的POS機,從而減少中小商家的運營成本。隨后該公司也與星巴克合作,推出過類似支付寶的快捷支付方案,最終卻因導流收入低于服務費而使兩家不歡而散。
可以說Square的衰落部分原因歸結為生不逢時,Square Wallet演變成了如今為眾人熟知的掃碼支付,支付寶的AA收款也有Square Cash的影子,Square Order更是可以看成早期的大眾點評,Square Capital則在探索針對中小企業的小額貸款業務。每一個產品,都是那么似曾相似,但都又離大獲成功差了那么一點點。
今年10月份Square提交了上市申請,多元的業務能否幫助其應對激烈的競爭仍然存疑。與此同時,Square 的掌門人Jack Dorsey同時也是Twitter的CEO,即使是業界精英也一定精力有限,當否同時為兩家公司當好家對Dorsey也是考驗。
Snapchat
Snapchat成立于2011年,迄今為止一共完成了8輪融資,金額達到11.9億美元。該公司推出的產品其實就是我們所熟悉的“閱后即焚”,作為一種創新的社交形式,它一推出就在AppStore獲得了好評。今年5月最后一輪融資后,Snapchat的估值高達150億美元。這一身價僅次于打車應用Uber、房屋短租服務網站Airbnb以及大數據分析企業Palantir,是美國估值第四高的未上市科技初創企業。
但是根據投資研究機構晨星公司(Morningstar)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富達投資集團(Fidelity)對Snapchat的持股價值銳減,減記幅度達到25%。今年6月末到9月末,Snapchat每股估值從30.72美元降至每股22.91美元。富達的行為或許會引起其他投資機構的跟風,這對Snapchat不是什么好消息,讓人擔心這是否就是泡沫破滅的前兆。
Snapchat的挑戰在于必須去探索新的盈利模式,事實上它也在這樣努力。上周五它推出了付費的鏡頭服務,鏡頭商店目前有30余款需付費使用的鏡頭,以及7款免費鏡頭,用戶可以支付0.99元讓自拍更加豐富。今年9月它推出的第一項付費服務是,允許用戶花0.99美元查看當天已被刪除的三條聊天記錄。這些收入與廣告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所以上去似乎是有些無力的,又有些背離初衷。在探索營收模式這件事上Snapchat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Flipboard公司成立于2010年,經過5輪融資后它總共得到超過2.1億美元的投資。成立最初它只是一個基于ipad的新聞集成應用,它的雜志風、卡片式界面設計囊括新聞、時政、科技、微博、商業、時尚、體育、汽車、美食等等在內的二十多個選項,很多人曾一度把它當作獲取新鮮科技資訊的首選。
然而隨著ZAKER、今日頭條等新聞客戶端的出現,主動推送的形式取代了用戶自己去翻找新聞的習慣。其次,Flipboard在內容的選取上也越來越不用心,用戶開始抱怨Flipboard的內容變得輕浮,抓取了很多不知名的三流網站的新聞資訊,并且同質化嚴重。最后,自我營銷方面的缺失讓該產品新用戶增長緩慢。也許是太過自信,Flipboard幾乎沒有給自己打過廣告,這讓很多對科技新聞不怎么感冒的朋友完全不知道它的存在。
如今的Flipboard正在到處尋求收購,卻是遭遇了一種賣不掉的尷尬。畢竟,錦上添花的事人人愿意干,雪中送炭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Deezer
Deezer公司成立于2006年,經歷3輪融資后總共獲得了近1.5億美元的投資。不管是流媒體音樂模式的問題,還是蘋果音樂的沖擊,這家總部位于巴黎的流媒體音樂公司無限期推遲了上市計劃。
流媒體音樂產品因其模式的獨特性而存在一些挑戰,公司規模越大,利潤越差,因為需要向大廠牌支付更多授權費。雪上加霜的是,Deezer停止了與法國電信運營商Orange的捆綁銷售合作,因此少了部分從運營商端口流入的用戶。此外,由于與亞洲一移動運營商的合作停止續約,Deezer在部分國家市場的用戶數也下跌了45.1%。
仍然處在虧損中,付費用戶數量下跌,競爭對手輕松獲得市場份額,這些聽起來都是很糟心的事兒。如何做好一個音樂流媒體并且能夠賺錢,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Theranos
Theranos可以是一家非常有話題的公司,因為它的創始人Elizabeth Holmes不僅是一位女性,而且她在19歲時從斯坦福輟學創辦了這家公司。除了創始人,這家公司提供的技術也非常酷炫,它宣稱可以只用扎破手指的幾滴血就能檢測出一切血液檢查所能獲得的信息,要知道以往都是需要扎進手臂血管抽好幾瓶的。而且這項技術價格低廉,官網上貼出的報價是:檢測血型:2.05美元;膽固醇:2.99美元;含鐵量:4.45美元。
一切都看起來很美,傳奇的故事也讓Theranos在經歷5輪融資后獲得了8840萬美元的投資,估值達到90億美元。然而故事總有轉折,《華爾街日報》的兩篇調查文章使這家公司深陷技術造假丑聞。一篇報告中聲稱Theranos使用的技術多數來自西門子等公司,而非自己的原創。另一篇報告則聲稱Theranos在240項檢測中,僅僅為1項檢測提供了技術支持。這令Theranos的科學權威性因此而受到了嚴重質疑。至今,Theranos還未正式對質疑做出任何正面澄清。
Zirtual
Zirtual公司成立于2011年,在經歷4輪融資后它獲得了546萬美元的投資。該公司是走的是前段很火的私人助理模式,主要針對繁忙的商務人士。然而在細節上卻與Magic有些偏差,Zirtual從一開始就想走高端路線,只有接受到邀請的人才能使其服務。并且每個月99美元的付費只能享受到總共15次,每次15分鐘的非技術服務,聽起來確實不是那么令人愉快。
今年早些時候,有消息稱Zirtual突然宣布關門,并且解雇了全部的400名員工。其后,它又宣布公司已被Startups網站全面收購,將在8月17號繼續運行。解釋此前宣布倒閉的原因,官方回應是:成本飛漲,無法支持運營。
當下私人助理模式十分火爆,Zirtual又已經走在了前面,如果能調整受眾人群,尋找到更好的盈利模式,它或許能過得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