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直播連線時,主持人問我,“來往”最大的優勢是什么。當時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最大優勢就是“來往”是一個富二代。來往的爹,比李剛李雙江之流來頭更猛,叫阿里。有爹,就啥都有了,什么資金啊、資源啊、用戶啊,都不在話下。
微信的小伙伴們,繼易信之后,又多了個來往。這個圈子里剩下的這些小伙伴們,統統都是富二代,諸如米聊之類的非富二代們,已經被清場了。
來往不是橫空出世的,已經運作一兩年了,只是一直沒有對外公布而已。很早之前,我就被某個阿里人強制安裝了來往。那個時候,里面都是一票阿里人,除了沒看到馬云之外,大多數高管都在我的好友名單里,都很活躍。來往的動態里,陸兆禧在拼命轉發,王帥不停地秀孩子照片,彭蕾則弱弱地問著關于來往的一個又一個問題。
來往在公司內部悄悄地搞了搞,就搞出了百萬用戶。這對于創業公司來說,真是羨慕嫉妒恨啊。當然,也用了些手段,比如陸兆禧10萬懸賞,看哪個員工的來往好友最多。后來也不清楚,老陸的這10萬兌現了沒。不管如何,這招比新浪微博強,新浪當時給員工下達了開微博的指標任務。
現在,來往高調打槍了,向微信正式宣戰了。就如同來往這個名字一樣,戰書也很有文藝范。換了新LOGO之后,來往發了條官方微博:“麻麻說,這人跟人吶,很多時候差的就是那么一點!”來往的新LOGO跟微信很像,差異之處在于,微信是兩個點,來往是三個點,比微信多了一個點。
這種宣戰,大家看看熱鬧就行了,千萬別當真。估計來往還沒瘋狂到“趕英超美”的那種地步,想要一槍把微信干掉。所謂宣戰,更多是市場行為,宣傳需要,借借微信的東風罷了。
也不是說微信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千秋萬載,一統江湖”了,但至少兩三年之內,不僅不可能被干掉,超越也很難,甚至趕上也不易。
來往是阿里首個去電商化的嘗試。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DNA,騰訊的DNA是社交,百度的DNA是搜索,新浪的DNA是媒體,阿里則是電商。之前阿里也有過一些社交產品,但不管是旺旺還是淘江湖,還都是基于電商的社交。這一次,則不是。甚至沒有讓用戶導入在阿里的關系。
基于自己的DNA好好做就是了,為什么要嘗試呢?這也是人之常情,NB之后,總是不滿足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總是覬覦別人地里的莊稼,總幻想著,鐮刀一揮,統統收割了。不讓鐮刀收割的,就動用斧頭。
于是,騰訊除了社交之外,又做搜索又做電商;百度除了搜索之外,又做電商又做社交;阿里除了電商之外,又做社交又做搜索。中國互聯網的BAT,玩的正歡。
說的冠冕堂皇點,對于用戶和行業而言,有競爭總是好事,能為用戶提供多樣化的選擇。說的高瞻遠矚點,移動互聯網是未來,APP為代表的“端”,是BAT必爭之地。說的下里巴人點,玩玩,玩玩而已。頂多,是戰略防御,防止自己被別人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