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id="edxn0"></table>

        <table id="edxn0"></table>
        1. <sub id="edxn0"></sub>

            <th id="edxn0"></th>
          1. <table id="edxn0"><meter id="edxn0"></meter></table>

            1. 專業互聯網基礎服務提供商
              當前位置: 中萬首頁 > 新聞動態

              相信市場:中國低碳最佳路線

              作者:中萬網絡 文章來源:中萬網絡 更新時間:2013-01-16

                  與自然和諧是中國傳統文明的核心內涵,也是社會發展的主旋律,讓我們共同見證可持續的綠色公平的生態文明,讓我們共同建造綠色的家園。

              環保責無旁貸

                  凌云:在過去的30年里,中國的GDP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工業和經濟的發展使生活變得更為便利和快捷,但是與此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給我們人類生存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

                  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保護環境我們責無旁貸。

                  “對時代負責,贏綠色未來”,第一財經“綠之戀”環境系列由環境峰會、《第一財經日報》環境綠皮書、演講、年會、頒獎五大環節組成,將歷時十個月。

                  我們響應中國政府到2020年中國單位二氧化碳排放比2002年排放降低40%到50%的承諾,倡導企業用商業的力量保護環境,保護地球;堅持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特征的綠色指導,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人與自然和諧是中國傳統文明的核心內涵,也是社會發展的主旋律,讓我們共同見證可持續的綠色公平的生態文明,讓我們共同建造綠色的家園!

              商業奉獻美好環境

                  山崎真人:眾所周知,金融危機不僅僅是一場金融混亂,更讓世界認識到以往發達國家集約化大規模的生產型經濟的不足和缺陷。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型的經濟,使得我們有限的各種資源價格不斷高漲,且環境問題不斷深化。

                  我們如果要走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成長道路,必須重新審視以發達國家為中心的,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型的經濟,從而予以根本性的變革。

                  此外,今年備受矚目的世博會5月份即將在上海舉辦,世界將會更加注目中國,注目中國環境問題的處理,我也認為這將會促成環保產業的大發展。

                  今天舉辦的第一財經2010“綠之戀”環境系列活動,將展示出中國和世界的環境保護產業以及相關業界專家的研究成果。優秀的企業,將是中國開展環境保護的高端平臺,也是最強科學技術實踐的場所。

                  今后的經濟活動,將以環境共存低碳為前提。為了解決與此相關的各種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研究發展的技術開發是必不可少的。如何節約資源和能源,如何減少廢氣排出,解決這些問題,正是需要技術變革也就是創新,這種創新,正是促成今天大家相聚的源泉,這份力量將為環境問題解決做出貢獻。

                  為此,專注于解決環境問題的旭化成,去年專門成立了“光彩事業基金會旭化成水環保基金”,著手于中國青少年的環保教育、啟蒙,以及有關水環境的研究和社會貢獻。

                  旭化成的企業理念是“為人們的生命和生活做出貢獻”,旭化成正是以創造“前所未有之物”為事業關鍵詞,致力于開發出為全世界人們做出貢獻的各種先進技術。

              從現在開始,我們決意為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迎接科技革命挑戰,推動低碳經濟發展”

                  徐錠明:面對環境危機,人類最大的挑戰是人類自己,團結才有力量,合作才有前途。哥本哈根會議,使中國登上更高更廣泛的國際舞臺,中國有理由驕傲,中國一定會努力。

                  中國人值得驕傲,會議上溫家寶總理講話用了四個“最”:中國是最早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是近年來節能減排力度最大的國家,中國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中國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積最大的國家。

                  去年11月30日,溫家寶總理表示,我們要為子孫后代留下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必須建設低投入高產出及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公民基本體系。

                  這其中,低碳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根本,低碳是循環經濟的體現,低碳是綠色產業的前提,低碳是生態文明的基礎,低碳是科技革命的核心,低碳是持續發展的必然。

                  我們要以低碳目標調整產業結構,以環境要求調整產業方向,以生態和諧調整產業布局,以科學發展調整我們發展速度。

                  按照當前能源消耗,我們需要兩個地球;而按照美國的能源消耗,我們需要9個地球。

              新興工業化道路才是我們的方向,我們需要這種科技含量高、科技效率好、資源消耗少、污染排放低的新興工業化。

                  美國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寫了一本書叫《世界又熱又平又擠》,指出綠色能源是金錢,綠色能源是競爭力,綠色能源是人類的未來,綠色能源將徹底解決人類的危機。

                  綠色革命,是工業革命以來最大規模的經濟轉型和投資機會。

              市場化是低碳經濟最佳途徑

                  黃杰夫:二戰后的財富創造,大多是來自制造業。當時美國制造業飛速發展,那個時候GM一個公司100多萬個雇員,那個時候大家說把GM公司搞定了美國經濟就沒有問題,很多人的第一桶金都投資在GM這樣的大公司。

                  上世紀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使得阿拉伯對美國石油禁令,中國和蘇聯糧食減產,這個時候的石油、黃金、玉米、大豆等有形商品,是主要財富來源。

                  到了90年代,是互聯網和信息化浪潮,這個時候的財富是把信息商品化。

                  到21世紀,把水和空氣商品化,這將是一個新的財富創造來源,即全新的低碳經濟。

                  在我們的生活過程當中,碳排放是肯定要存在的,但我們現在要通過一種市場機制的運作,促使企業進行排放管理,把碳作為一種資源進行資產負債管理。

                  碳交易機制其實很簡單,就是在總量值控制下,把碳指標分解到排放企業當中。到了年底一算賬,今年指標富余我就可以賣,指標不夠我要去買。

                  中國“十一五”規劃當中已經有三項指標:二氧化硫,COD以及能耗削減20%。按照中央、國務院發布的政策,2020年碳強度可能還要降低40%。

                  中國不應該爭論減排,中國真正爭論的問題應該是減排的成本。我們減排有很多種方式,行政是一種方式,但現在我們希望通過市場的手段。同樣的企業,作為水泥廠、化工廠、汽車制造廠,我們怎么樣達到45個指標。

                  市場機制可以使我們企業的成本最低,我們限額總量指標是有一個排放量上限的確定性,很多人說到底是碳稅管用呢,還是碳交易管用呢?我個人觀點應該是組合型的,碳稅和碳交易組合起來。

                  碳稅是通過企業交稅把稅收負擔轉化為消費稅,這樣的話減排總量就有不確定性。而交易是經濟效益的體現,如果節能減排做得好,指標富余的話可以賣出去,碳指標產生的錢可以彌補清潔化投資,這個交易就可以幫助企業以最低成本減排。

              相關推薦

              開啟您的互聯網之旅立即注冊有問必答

              京ICP備09070896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1463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工信部域名注冊服務批準文號:京信信管發〔2019〕95號

              Copyright?2007-2023 北京中萬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可信網站 誠信網站

                <table id="edxn0"></table>

                    <table id="edxn0"></table>
                    1. <sub id="edxn0"></sub>

                        <th id="edxn0"></th>
                      1. <table id="edxn0"><meter id="edxn0"></meter></table>

                        1. 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