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韓競爭對手的夾擊下,日企要在彩電領域重拾往日輝煌會比較難。一則韓國企業在彩電行業繼續掌握主導權;二則中國企業鞏固本土市場之后,正加快海外市場的爭奪及品牌打造。
多家日本電子巨頭2011財年陷入巨虧泥潭,預計今年春季發布的2012財年業績也不會好看,因此日本電子巨頭2013年仍會處于調整期。
松下、索尼、夏普2011財年的虧損總額近200億美元,這三大巨頭2012年均更換了總裁。但對比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泰國大洪水,2012年的大環境并沒有根本改善:日本彩電市場規模同比下滑了70%;作為其海外戰略市場之一的中國家電市場容量也有所收縮,中日關系緊張亦影響了日企在華的銷售。
為了緩解資金壓力,日企紛紛變賣資產。松下擬出售其東京總部大廈,索尼也可能賣掉位于紐約的美國總部大樓,夏普已將其在東京的大樓進行了質押。松下還將轉讓三洋電機數碼相機業務,夏普擬出售墨西哥等地的彩電組裝工廠,索尼則被傳將出售電池業務。與此相伴的是,大批人員裁減。
迫于成本壓力和中韓企業的挑戰,日企正把業務重點轉向商用市場和解決方案。2012年上任的松下中國總裁大澤英俊曾透露,松下在中國的業務重點將轉向商用和整體方案,包括智能家電、家庭能源節約系統、工業用智能機器人等。索尼正用4K技術,打通從攝影機、電視制播設備、電視機到電影制作的整條產業鏈,并將4K技術延伸至醫療電子領域。
可以說,日企的核心競爭力仍在于技術和零部件,如夏普的IGZO技術和索尼的4K技術。
不過,原來在技術合作上偏保守的日企,現在不得不走向開放與合作。夏普分別與高通、東芝合作開發應用于平板電腦、個人電腦的IGZO液晶面板,夏普把IGZO面板也出售給索尼。索尼以往自成體系,連儲存棒都不對外兼容。2012年11月,索尼音樂向蘋果iTunes商店開放其音樂作品,意味著封閉時代的結束。索尼還與松下聯手開發下一代顯示技術OLED。
在日本政府助力之下,日本電子巨頭正加快整合,企業和品牌數量都會減少。此前松下已收購了三洋電機,2012年索尼又收購了奧林巴斯。
除了中國,日企在其他新興市場正加強布局,以降低成本、分散風險。松下在印度的空調、洗衣機工廠已于2012年12月投產;夏普則擬擴大在中東、非洲的白色家電市場份額,已委托埃及當地企業生產電冰箱。
走向“輕資產”模式、向商用轉型、技術開放與合作、發力新興市場……即使如此,日本電子企業要走出新天,預計最早都要到2014年。
而日企要在彩電領域重拾往日輝煌會比較難。一則韓國企業在彩電行業繼續掌握主導權;二則中國企業鞏固本土市場之后,正加快海外市場的爭奪及品牌打造。
帕勒咨詢資深董事羅清啟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說,世界經濟正處于一個漫長、深度的調整期。日元升值使多家大型日本電子企業陷入巨虧困境,出售資產、相互之間共享技術是它們的應對措施之一。日本的電子企業面臨一個長過程、深度的衰退期,現在不僅僅是技術的問題,即使有核心技術也會受到虧損威脅。
羅清啟說,鴻海會否入股夏普2013年3月底前將會揭曉。雙方的合作,表面上看是夏普的技術優勢嫁接上了鴻海的成本優勢,但仍很難解決日本電子企業深層次的結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