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規模夠大,只要中國市場增長了就可以恢復全球性的增長,這樣的投資機會是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
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與香港貿發局攜手合辦的“亞洲金融論壇”,于2013年1月14至15日在香港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亞洲:締造全球新形勢”。
復星集團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梁信軍在論壇上表示,在未來5-10年間,也許中國會逐步變成速度第二的經濟體,在未來10年左右繼續聚焦在中國動力方向的發展應該是正確的。
以下為文字實錄:
謝謝主席,我比較相信未來10年中國還是全球增長最快的經濟體,在未來5-10年間,也許中國會逐步變成速度第二的經濟體。所以我覺得在未來10年左右我們繼續聚焦在中國動力方向的發展應該是正確的。當然,這樣一種中國動力,未來10年的中國動力和過去10年是有顯著不同的,所以過去10年熟悉中國了,不等于未來10年一樣熟悉中國。我覺得最重大的變化發生在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中國的人口紅利從勞動力而言,2019年就結束了,2019年后勞動力是凈減少的。并且在養老方面,在人口老齡化方面2014年、2015年是負擔最輕的,2022年左右負擔會顯著加重,家庭和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都會為此付出很大的代價,會影響到消費和投資。
在中國的工業化方面,不僅面臨著外需的疲軟、成本的提高,包括產能的過剩,其實真正大的問題還有兩個:一是中國的消費者維權意識不斷上升,對一些吃的、用的等各方面產生了非常大的敏感,我們可以預見到在未來的3、5年當中,由于使用了不太潔凈的水源,不太潔凈的土壤,不太潔凈的空氣,在這方面中國消費品的制造會面臨著集中爆發的一系列危機,對中國的工業化帶來很大的問題。工業還有一個大問題需要在整個供應鏈上進行改造,而不僅僅在產業鏈條上的改造。在城市化方面,在未來5、7年后也許可以看到放緩的跡象,在房地產方面,在服務業方面,在投資方面都會看到速度會降下來。在金融方面去年的影響大家已經看到非常大了,去年我們直接金融的比例、直接融資的比例一年超過了10%,如果按這樣的速度,再用2-3年中國金融的改革和歐盟就非常相似了,直接金融、間接金融接近一比一,這樣對金融業的看法也會發生根本的變化。
另外我特別想說互聯網,我一直在中國生活、居住,去年這一年我個人相信是互聯網歷史上會載入史冊的一年,就在去年這一年互聯網對很多行業發生了根本性的影響,在去年之前中國很多小的行業受到很大影響,甚至消失了,比如說音像制品連鎖行業,圖書連鎖行業都不見了,軟件零售連鎖行業都不見了,但大家沒有感受。去年這一年由于互聯網的影響,導致小家電的零售行業發生了很大的問題,出現了大規模的衰減甚至虧損。由于互聯網的影響導致百貨行業出現了零增長,零增長就意味著也許今年、明年就會負增長了,負增長就有可能是虧損的。包括對新聞和電視行業去年就開始發生很大的影響,像平面新聞,就是平面媒體很多報業集團出現了虧損,電視媒體方面去年互聯網很多視頻網站的規模跟一個大的電視臺接近了,所以我認為去年會載入史冊。過去5年來互聯網的復合增長率達到44%左右,大陸全部零售總額有超過7%的份額由互聯網銷售,按照44%的速度增長5年,經由互聯網銷售的銷售額占到整個社會零售總額的30%。因此,我覺得我們看待未來10年的中國要用一種新鮮的眼光去看。歸納起來我贊同馮主席的看法,中國的中產階級高速增長,第一使未來的5-10年中國的消費是完全可以期待的,中國消費我比較有信心,如果是名義增長率有可能在未來5年保持14%左右的年增長率。第二特別提醒大家看的是服務業,中國有10個省,超過中國GDP54%的地區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了,未來10年全中國的人均GDP會超過7000美元,也就是說未來5-6年間會新增長4-6個百分點的業態,這等同于醫藥業的規模。
從復星來說,我們對中國很有信心,第一個選擇題讓我選擇,我會選擇對西歐的投資和中國的投資,我希望投資是西歐公司,是消費或者服務業的龍頭企業,但由于歐洲市場不好所以估值很低,中國這方面的市場非常好,我希望成為這樣的公司第一、第二的大股東,協助他快速發展中國市場。中國的規模夠大,只要中國市場增長了就可以恢復全球性的增長,這樣的投資機會是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比較好的響應中國市場,又比較好的響應歐洲,既然大家這么不看好價格就便宜,把這兩個優勢都可以用起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