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應用平臺是否會面臨強制洗牌,還會有哪些新的商業模式誕生?
移動互聯網的增速有多快?用李開復的話說,“花了36個月在互聯網上達到的成長速度,在移動互聯網只花了6個月”。
去年10月,在“2012中國移動開發者大會”上,李開復對所有與會者透露,“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用戶已經達到了2億,根據我們投資的友盟所得到的數據,iOS已經達到6000萬,安卓達到1.4億。”
然而,這個數據很快刷新。根據艾瑞咨詢的報告,截至去年年底,移動互聯網用戶已經達到3.88億,手機已經超過臺式機成為網民上網的第一終端。
2012年,被看作是移動互聯網“爆發式增長”的一年。
“千元機”的誕生無疑是這股移動互聯網熱潮的有力推手。去年下半年的各類聚會上,“曬硬件”已經成為了移動互聯網圈內必聊的飯桌話題。大家手上拿的已經不僅僅是蘋果或者三星,更多更新的國產甚至山寨機成了彼此試用的新寵。
憑借開放和免費,目前Android依然占據著70%的市場份額成為第一大操作系統,而iOS積累的高端忠實用戶擁有極大的潛在消費能力。隨著三星、HTC、諾基亞等搭載Windows Phone 8的智能手機相繼發布,微軟也開始了移動互聯的追趕之路。
根據易觀國際報告,整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將會在未來3年內保持50%左右的增長速度,預計2013年,國內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億,而對移動互聯網增長的主要貢獻力量從流量費向產品、服務和電子商務傾斜。
對于移動互聯網的未來,幾乎所有人都很看好,但同時大多數人卻又都很難看清。然而如何在這波浪潮里掘金?這是2013年留給整個行業的一道思考題。
移動手機客戶端的廣告收入仍然是最傳統的盈利模式,不過區別于傳統互聯網大屏幕、多樣化的廣告呈現,如何在手機上做更好的廣告依然沒有標準答案。
游戲開發商已經開始逐漸摸索出自己的生財之道。去年年末,芬蘭游戲公司supercell僅憑兩款免費手機游戲,“每天就能為公司帶來50萬美元收入。”公司CEO伊爾卡·帕納寧(Ilkka Paananen)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虛擬貨幣、購買道具、免費游戲,這些傳統網絡游戲的經營模式移植到手機游戲似乎具有同樣的生命力。
O2O是如今移動互聯網領域最熱門的詞匯,線上到線下的轉換和融合被大多數人所期待,但能否讓這個步伐走得更快,更大程度上取決于線下業務的發展和突破。
2012年12月,央行發布了中國金融移動支付系列技術標準,其中涵蓋了應用基礎、安全保障、設備、支付應用、聯網通用5大類35項標準。與此同時,工信部電信經濟專家委員會秘書長陳金橋對媒體表示,“工信部正在建立一個長效的評估體系,對智能手機應用程序、內置軟件進行評估和抽查。”
相關政策的出臺和政府的更多關注,引出了更多的好奇。
在央行標準下,移動支付的商業模式是否會有創新?誰將會在這輪變化中脫穎而出?4G牌照是否會在2013年發放?移動應用平臺是否會面臨強制洗牌?對于移動互聯網,還會有哪些新的商業模式誕生?
2013年,仍然是移動互聯網唱主角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