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id="edxn0"></table>

        <table id="edxn0"></table>
        1. <sub id="edxn0"></sub>

            <th id="edxn0"></th>
          1. <table id="edxn0"><meter id="edxn0"></meter></table>

            1. 專業互聯網基礎服務提供商
              當前位置: 中萬首頁 > 新聞動態

              “梟雄”周鴻祎

              作者:中萬網絡 文章來源:中萬網絡 更新時間:2012-12-31

                榮耀和罵名近乎等同,甚至一度成為行業里"流氓"的代名詞,在中國互聯網江湖中,個性如此鮮明者僅此一人。

                對于周鴻祎,不管你說他好還是說他壞,在中國互聯網的歷史上,注定無法忽視他的存在。他的敵人遍布整個互聯網行業,毛偉、李彥宏、馬云、毛一丁、馬化騰、雷軍、傅盛都是,坊間偶有有關周的評論,輕蔑和挖苦充斥其間,然而他卻很坦然。

                周鴻祎一路打過來,手法逐漸老辣,攻擊的破壞性更強。然而周的這種破壞手法之所以可以屢屢得手,根源就在于中國互聯網行業沒有有效的約束機制,企業可以無底線地侵害用戶的權利,這種制度和理性的缺失,成就了馬化騰、李彥宏等一批諸侯,也成就了周鴻祎。

                現在如果哪個行業被周鴻祎盯上,對手膽寒者居多,因為知道其攻擊手法,卻不知道該如何反擊。

                周鴻祎曾自比曹操,作為互聯網行業的"梟雄",他既有雄才偉略又聰明狡詐,在十幾年的戎馬生涯中,他敢于挑戰任何一個諸侯國,并野心勃勃地謀劃著自己的帝國版圖。

                中國的互聯網江湖少了周鴻祎會少了許多紛爭,同樣也會少很多精彩,至于功過,留待未來評說。

                周鴻祎的戰爭仍在繼續,被他捅了個窟窿的搜索市場,列強如何爭奪,一切還是未知數。

                這一次,周鴻祎又把中國互聯網的天捅了個窟窿。

                "不要談搜索這件事,我們也得配合政府部門的要求。"斜靠在一張單人沙發上的周鴻祎,見面后第一句話就是要求記者盡量少講搜索。

                周鴻祎的辦公室三十平方米見方,擺著一套巨大的發燒級音響系統,占去了房間大致三分之二的空間,沙發和前置音箱之間相隔不到一米,顯得異常局促,繞過一個木質茶幾到靠近窗戶的單人沙發,走過去顯得有點緊張。這與中國企業老板動輒上百平方米的辦公室、大板臺的布置方式完全不一樣,當然與國際企業的透明空間、簡潔布置也不是一個路子。

                周鴻祎習慣性地把右手放在沙發背上,窗外的光線透過來,他板寸發型上的頭發清楚可數,面部的表情卻不容易辨識,黑色的T恤搭配上褐色寬大的休閑褲,腳穿一雙涼皮鞋,倒像是北京街頭的一個爺們。如果不是現在他頭頂各種罵名和光環,即使見過幾面,再次在街上遇見他,仍然可能記不得他的模樣,他一點都不像是湖北的"拐子".

                816日,奇虎360旗下360綜合搜索服務正式上線,采用二級域名so.#,整合了百度搜索、谷歌搜索的內容。5天之后,360安全網址導航將360綜合搜索設置為默認搜索。第三方數據公司Hitwise統計顯示,360綜合搜索訪問量市場份額達8.97%,位居網頁搜索第二位,第一位為百度。

                5天時間,拿下搜索市場近10%的份額,這種生猛,一如周鴻祎一貫的風格,在看似不可能的行業,硬生生切下一塊肥肉來。

                華興資本CEO包凡在微博上感嘆,"3天里360市值漲6億美元,百度市值跌45億美元。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在評論時說,"一個是獲取份額,另一個是可能喪失壟斷。"

                周鴻祎號稱要做"干凈的搜索",將商業廣告和正常搜索結果分開,矛頭直指百度"競價排名"這一商業模式,也可能將破壞中國搜索行業賴以生存的利潤來源。

                被周鴻祎盯上的搜索市場,全面混戰即將開始。了解周鴻祎打法的人,開始預感,周的入局可能是搜索行業的一場"浩劫".然而,斗爭如何上演,盡管很多人在推測,卻沒有人敢斷定。

                "我想,這是一段美好友誼的開始。"831日上午,360綜合搜索官方微博發布這條很"溫情"的微博@了百度。實際上,搜索就像周鴻祎的"初戀",讓其一直難以忘懷,而對手正是李彥宏,他們有過一段并不美好的回憶,兩人為此幾乎在法院門口發生武斗。

                對周鴻祎而言,這段經歷不僅僅是不美好,他甚至因此臭名昭著。第一章 以流氓軟件之父成名

                3721強制用戶安裝的流氓行為獲得成功,這讓流氓軟件像病毒一樣迅速繁殖,而周鴻祎也因此被稱為流氓軟件之父

                與今天不同,作為互聯網的第一批"老人",周鴻祎為人們熟知與當年的流氓軟件3721密不可分。

                周鴻祎和他的3721的出現,徹底破壞了互聯網初期插件及軟件行業的職業道德底線。為了劫持用戶,3721以類似病毒的方式,強制安裝且無法卸載,周鴻祎和3721的成功,讓流氓軟件像病毒一樣迅速繁殖。

                初入道幾被規則絞殺

                197010月,周鴻祎出生于湖北蘄春,幼年隨同父母遷居河南,后求學于西安交通大學。湖北強悍好斗的性格、河南圓滑刁蠻的民風以及西安厚重的歷史底蘊,三地文化因子的交融,使得周鴻祎的性格較為復雜多變。

                研究生時期的周鴻祎就開始"不安分",他先是和同學做防病毒卡、設計電路圖、賣軟件,甚至借了幾十萬的高利貸,但公司最后破產。后來他到山東開了家設計公司,也欠了一屁股債,據傳還因為與社會上的三教九流打交道,曾被人持槍威脅,差點被冤枉送進監獄。

                畢業后,周鴻祎進入北大方正工作,在此期間,其與夫人胡歡之間的傳奇故事至今仍在西安交大校友間流傳。當年,周鴻祎仰慕的同事胡歡還有十幾天就成為別人的新娘,他一鼓作氣追求胡歡,后來終于"抱得美人歸". 周追求愛人的那種"快、狠、準"和無所顧忌、不講規矩的做事風格,不僅成就了他后來的事業,也讓他背負的罵名如山。

                1998年,離開方正的周鴻祎開始創業,他創辦了3721網站并推出了"3721中文網址"軟件(后更名為3721網絡實名).用戶安裝該軟件后,在瀏覽器的導航條輸入中文或拼音,就能直接到達相關網站,這其實就是搜索的萌芽,也是周鴻祎后來念念不忘的"初戀".

                為了推廣3721,周鴻祎和搜索引擎、門戶以及中國電信信息港合作,簽署了大批排他性合作協議,3721開始做得風生水起。而同樣做中文域名的CNNIC則受到影響。于是,帶有半官方性質的CNNIC的主任毛偉找到周鴻祎"招安",周當時資質尚淺,且與國外網址公司Realnames競爭激烈,于是想傍上CNNIC這棵大樹。但當對方提出要交出"源代碼"4點要求時,周鴻祎開始心生懷疑:一個政府機構,為何要急于得到公司的核心東西?

                心生狐疑的周鴻祎后來問信息產業部(工信部前身),"他要我的源代碼,你們知道嗎?"部里的人說:"不知道,沒有聽過這樣的匯報。"他還了解到,CNNIC并不歸信息產業部主管,只是中國科學院旗下的一個部門。

                事后,毛偉對3721COO嚴厲地說:"與信息產業部接觸只能通過CNNIC,否則會導致關系復雜化,后果自負。"甚至,3721莫名地被劃入CNNIC"通用網址技術研究組"的名單里,CNNIC"通用網址"稱為"國家標準",別的標準都是非官方的。這直接危害到3721的利益。

                周鴻祎非常氣憤,感覺自己被涮了一道。在2001年的那些天,周鴻祎也許度過了一些心慌不止、輾轉反側的夜晚:是接受"招安"還是奮起抵抗呢?

                最終,他骨子里的強悍好勝占了上風,他當面質問毛偉"你到底是官還是商",并發表《嚴正聲明》:"3721對非官非商、亦官亦商、唯利是圖的'非營利機構'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行為表示極大憤慨。"

                可以說,這件事給剛進入互聯網的周鴻祎上了第一課。源代碼險遭暗算,如果他當時服軟,恐怕今天的江湖就無周鴻祎。從此以后,周鴻祎不再相信商界需要什么真善仁,他開始明白互聯網充滿了"叢林法則":弱肉強食,為了生存就要跑得快,不必循規蹈矩。

                摧毀CNNIC層級代理

                與毛偉的斗爭,成為周鴻祎打破互聯網規矩的第一戰。

                當時CNNIC已有萬網、新網等九大代理商,他們分別都有一套從"中央到地方"層層等級劃分的代理體系,這個龐大的銷售體系是3721無法比擬的。

                如何從這種嚴密的代理體系中獲得一絲機會呢?周鴻祎發現,CNNIC代理體系的最大弱點在于,CNNIC位居中央集權的頂端,無法對"基層"進行直接的領導和控制。

                于是周鴻祎建立一個扁平的代理體系,即全國上千家代理商都由3721總部領導。這一招讓對手難以模仿,因為如果CNNIC改變其層級代理模式,各層級間原本利用價格差盈利的紐帶便會斷裂,這個龐大的體系內部將會摩擦不斷,內耗足以使之崩潰。反過來,如果維持原來的模式,又會讓周鴻祎抓住空隙而上。

                一年后,3721的大肆擴張讓CNNIC無法忍受,它終于推出扁平的代理模式,組建新的直屬代理商,但隨后,正如周鴻祎所料,代理商間摩擦不斷,最后整個體系逐漸瓦解。

                周鴻祎第一次展現了其"破壞"的威力,以扁平應對集權,徹底摧毀了CNNIC賴以生存的代理體系。據傳,在最高峰時,3721在全國擁有近4000家渠道代理商,從業人員達10萬人(這個體系后來被百度和谷歌所用).

                這種破壞采用的是周早年一直推崇的柔道戰略,這也是后來他屢試不爽的秘笈。美國學者大衛·尤費在其著作《柔道戰略》中把柔道看作一種商業策略,核心是借力打力。作為弱勢的一方,不能與強大的一方硬碰,而要設法把對手的體重、力量等優勢變成對其不利的因素,借機把對手甩出去。周鴻祎正是利用CNNIC的合作伙伴為支點,合作伙伴越多,轉型代價越大。

                然而,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有了恩怨就有斗爭。

                周鴻祎當初或許沒想到,CNNIC后來和他發生更激烈的沖突,雙方在攻防中無所不用其極,不惜使用病毒的方式在用戶電腦進行刪除和反刪除的戰斗,而壯大起來的百度也加入了這場惡戰。

                這場硝煙四起的戰爭引起當時美聯社一位記者的感嘆,他說:"中國互聯網正在經歷著它悠久文明的古老時代,這個時代叫做春秋戰國。"

                在這場混戰中,周鴻祎因其強大霸道而占據"霸主"位置,人稱"流氓軟件之父"

                壞規矩,受罵名

                為了提高3721的覆蓋率,周鴻祎想到與微軟合作,用瀏覽器的地址欄插件的方式推廣,當用戶使用IE瀏覽器時,3721插件就會"自動"安裝進用戶的電腦。

                這種"神不知鬼不覺"的方式(后來被稱為流氓行為)直接促成3721的快速普及。20026月,百度強勢推出"百度搜霸",CNNIC一起與3721廝殺。為了爭奪用戶,三方先是互相卸載對方的插件,然后為了不被對方卸載而不斷加強自我保護,最后逐漸發展到連用戶都難以卸載。

                在這差不多一厘米高的戰場(地址欄)上,幾家互聯網公司打得頭破血流,周鴻祎和李彥宏從口水之戰發展到公庭對決,3721因為阻礙用戶下載百度搜霸而被法院認定為"不正當競爭".當時兩人從法庭出來后,針鋒相對的火焰仍未散去,他們甚至差點要進行武斗。

                在這次沒有底線的惡性競爭中,周鴻祎憑借其"過硬"的技術水平,讓插件更加難卸,最終搶到了更多的用戶。2002年,3721的銷售額達到2億元,毛利6000萬元,流量、營收皆超過百度。而當時,經營艱難的馬化騰曾險些把QQ軟件以60萬元賣給別人。

                3721開創了病毒式推廣的先河,這種方式的推廣速度和覆蓋的廣度令人震驚,其破壞力也很強大,3721所到之處,其他同類軟件近乎覆滅。

                斗爭的另一個結果是,"潘多拉的盒子"一旦被周鴻祎打開,以類似病毒的方式安裝的插件層出不窮,這些軟件廠商多達幾百上千家,采取的做法與周如出一轍: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將軟件安裝進用戶電腦,這些插件通過自我復制和病毒變種的方式異常頑固地停駐在用戶的電腦上,并難以卸載。

                然而,商人得利,用戶遭殃。3721通過"流氓"行為后來占據了近90%的市場份額,但互聯網的用戶卻苦不堪言,從開始卸載3721插件需要3-4個小時,發展到除非重新安裝計算機系統,否則無法手動清除該程序。另外,不斷彈出的插件、黃色信息、廣告導致用戶電腦死機的案例更是普遍。

                不僅如此,互聯網的秩序也遭到破壞。一名資深的互聯網程序員談到,3721曾逼迫其他網站為它彈插件,否則就"封掉"對方的網站。而要想被搜索到,則必定需要花錢購買3721的網絡實名,甚至一些知名公司遭到威脅,如果不花錢購買,則將關鍵字賣給其他人。

                3721插件雖說是中文上網工具,但實際上是利用簡單的病毒原理控制著網民的電腦。從1998年到2003年的5年間,周鴻祎利用這種手段玩弄著中國互聯網和對技術不甚了解的7000萬網民。

                不僅是3721,互聯網企業之間為了各自的利益發生的惡戰,讓眾多的網民"躺著也中槍".這次被稱為"春秋戰國"時期綁架用戶的低水平競爭成為互聯網競爭亂象的標志,但這種競爭亂象并沒有讓互聯網企業吸取教訓,在后來的3Q大戰、3B大戰中再次出現。

                這同時也是一個分水嶺,此前中國的軟件行業遵循著沒有規則卻相對明晰的軟件安裝和卸載規范,而之后,以周鴻祎為代表"開創"的這種以類病毒方式劫持用戶的行為,強制安裝又難以卸載的流氓行徑,時至今日,在以后臺運行等方式存活的各類軟件和系統中仍然可覓其蹤。

                周鴻祎曾說,希望天下大亂。2000年左右的中國互聯網正是混沌初開的時候,市場并不規范,周鴻祎希望趁亂出征,打下一片江山,但后來也讓他悔恨的是:雖然攻下一片城池,卻盡失河山。

                用戶和媒體的罵聲如潮水般向他涌去:"3721來到世間,它的每一個毛細血管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一個流氓得逞了,千百萬個流氓便誕生了!"

                對于這段歷史,多年以后,周鴻祎談起來仍懊悔不已:"就這個錯誤,我已經反復對公眾承認過錯誤,我不僅是道歉,正因為在歷史上有過錯誤,才激發我做360和免費查殺流氓軟件的工具,我頂著這么大的壓力,被同行罵成豬頭(免費殺毒不賺錢),把所有流氓軟件查殺得一干二凈,我用行動彌補了我的過失。"

                然而,污點是否能完全抹去呢?雖然3721納入雅虎后被更名為雅虎助手,但周鴻祎的罵名并未消除。后來競爭對手與360產生利益沖突時,常常翻出周鴻祎的這段"流氓"歷史,不斷進行攻擊。

                "一睜眼,就是媒體上鋪天蓋地的罵聲。我把自己關在屋子里,連著一個星期不敢出來,砸壞了一張桌子和兩扇門,被冤枉的憤怒讓我幾乎要沖過去決斗。但我最終冷靜了下來,這個潘多拉的盒子終究是我打開的,我只能自己親手合上它。"周鴻祎在20103Q大戰的公開信中說到。第二章 不破不立

                殺毒軟件行業早就諸侯林立,要從列強的地盤上奪食,戰爭其實早就注定:不破無以立周鴻祎之身。

                2005年離開雅虎后,一直鐘情于搜索的周鴻祎重新創業,但奇虎搜索業務卻遲遲沒有實質性的突破,倒是無心插柳之作安全軟件做得風生水起。

                這為周鴻祎帶來了希望。

                但是,當年的殺毒軟件行業三強并立,要在瑞星、江民、金山經營多年的地盤上搶得一席之地,如果遵從常規的軟件行業成長模式,周鴻祎需要的不僅僅是時間,未來也未必能超越三強。

                于是,周鴻祎以免費應對收費模式,給殺毒軟件行業帶來了一場"浩劫".

                殺毒行業的一場"浩劫"

                "流氓軟件越厲害就越敗壞我的名聲,所以當時我覺得要干掉它們。"周鴻祎對《IT時代周刊》說。

                2006年,做了一年投資人的周鴻祎創建奇虎360,并出其不意地推出免費安全軟件--"360安全衛士".

                其實多年以來,殺毒軟件市場都保持著較為穩定的格局,本土三大殺毒公司瑞星、金山與江民近乎三分天下,卡巴斯基陣腳未穩。在這種格局中,他們偶爾采用降價促銷或半年免費試用等營銷手段來搶奪市場份額,同時不自覺地達成了一個共識,相互偶有攻擊,但不會大打出手。

                表面看來,市場并無可能有新廠家進入,但這次,周鴻祎并未按規矩出牌,他首先瞄上了自己親手"開創"的流氓軟件行業。

                20068月,360安全衛士發起公投"惡意軟件"的活動,號召網民針對業界爭論不休的"問題軟件"進行公開投票。老周的盤算是,用戶此時已飽受流氓軟件騷擾,360安全衛士的推出必將贏得歡呼,而且也可為自己洗刷惡名。

                在360"惡評"軟件列表里,包含有百度、CNNIC、阿里巴巴等"仇人"軟件,當然還有前身為3721"雅虎助手".360安全衛士能夠對上述流氓軟件進行查殺,并在用戶同意的條件下,將軟件卸載。

                軟件發布頭兩個月,每天卸載的惡評軟件就達100萬,其中雅虎助手就被卸載60萬次以上。周鴻祎"手刃"自己養大的"孩子".

                不管是策略還是自我救贖,對用戶而言,由周開創的病毒插件方式,從此不再明目張膽地騷擾用戶,江湖上對他的看法頓時提升了不少,人們開始稱周"金盆洗手",而這為其后來的安全軟件推廣和海量用戶的增加提供了道德上的籌碼。

                但周的野心比這大得多,一個更大的"陰謀",一場"浩劫"即將來臨。

                為了更好地進入安全軟件市場,360安全衛士推出之初,周鴻祎就與卡巴斯基合作,只要用360安全衛士,就送卡巴斯基殺毒軟件,這極大地推動了360早期的推廣。360的進攻,讓殺毒軟件老大瑞星非常警覺,它迅速推出瑞星卡卡(也是安全軟件).周鴻祎為了避免競爭白熱化,在2007年表示,360不會進入殺毒領域。

                當然,后來證明這不過是個"煙霧彈".周鴻祎一年后進入殺毒領域。"對不起,就算我食言了。"他很灑脫地說。

                但要在看似固若金湯的殺毒軟件行業贏得市場機會,出路在哪里呢?對于曾經通過3721海量用戶獲得利益的周鴻祎來說,獲得用戶是至關重要的,有用戶就不愁沒有錢賺,打破原有的殺毒軟件的收費模式,也許是唯一的機會。

                周鴻祎的"免費"策略,不僅討好了用戶,更顛覆了競爭對手的商業模式。周推出免費策略,但對手瑞星、江民不敢推出,因為瑞星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殺毒軟件,如果免費,收入近乎為零,企業可能崩潰;而且殺毒軟件老大瑞星的用戶多,360用戶少,同樣是免費,瑞星損失大,難以支撐,360則影響較小。

                受到沖擊的殺毒軟件行業后來逐漸降價并推出半年免費版,但仍趕不上360的腳步。到200812月底,360安全衛士累計安裝量近2億,幾乎沖擊了所有的收費軟件,市場占有率超越瑞星。

                又是一次"破壞".行業人士發現,周鴻祎在互聯網一路打殺過來都是規則破壞者,是個"壞小子".

                "如果你按照巨頭的游戲規則玩,你就永無出頭之日。"周鴻祎說,他一直很推崇顛覆式創新或破壞式創新,認為這是推動產業變革和進步的力量。

                實際上,對周來說,雖然出道很早,但當他想成就一番霸業之時,互聯網江湖早就諸侯林立,要從列強的地盤上奪食,戰爭其實早就注定。周鴻祎和雷軍一樣,在刻意努力之際,卻成為了互聯網行業的"后來者".

                這個"后來",讓周鴻祎的每次戰斗都需要考慮面對列強時的打法,就像3721摧毀CNNIC的代理體系,也如360安全衛士讓殺毒軟件行業在五年后即將消亡一樣,若不能將行業規范徹底改變,周的勝算幾近于無。

                不破無以立周鴻祎之身。

                時至今日,周鴻祎對殺毒行業商業模式的顛覆,讓這個行業已經行將就木,除去360安全軟件的主要研發者傅盛離開后領導的金山毒霸以免費的策略仍可以與360對抗外,瑞星和江民聲音微弱,殺毒軟件行業轉變為網絡安全,整體行業的規則由周鴻祎重新改寫。

                在360惡評軟件列表里包含有百度、CNNIC、阿里巴巴等仇人軟件,還有前身為3721雅虎助手

                免費是顆糖衣炮彈

                360安全衛士用戶規模日益擴大之際,當時的金山董事長求伯君曾預計,360成不了,雖然用戶量極大但沒什么收入,估計它掙不到錢然后糧盡而亡。

                而事實卻和殺毒軟件原來的老大們開了個玩笑,周不僅做大了用戶量,而且還把公司做到了美國,相反,殺毒軟件行業在五年后的今天,老兵們基本上集體"陣亡".

                免費只是一顆討好用戶的糖衣炮彈。在360剛推出的時候,周鴻祎甚至向IT記者們廣送一本叫《免費》的書籍,因為當時沒有人相信周鴻祎"免費可賺錢、賺大錢"的故事。

                創辦5年后的2011年,360成功登陸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開盤價為27美元,較14.5美元的發行價大漲86.2%,以開盤價計算,周鴻祎當時的身價達到5.8億美元。

                周鴻祎對美國資本市場講了一個昂貴的"免費"故事,一個"360+X"的故事。周鴻祎以"360安全衛士"為基礎應用,成就了目前擁有4億多用戶的360系(360安全衛士、瀏覽器、游戲、搜索等),建立一個互聯網平臺,通過廣告和增值服務獲得盈利。

                奇虎360今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其總營收為7280萬美元,收入來源主要為在線廣告(營收為5080萬美元)和網頁游戲。

                360品牌總監尹小山說,這個平臺類似于騰訊,只不過騰訊利用QQ可以第一時間和用戶見面,而360則是先通過360安全衛士,再通過360瀏覽器,多了一層。

                從商業策略上講,"免費"360擁有了海量的用戶,讓周鴻祎在列強林立的行業競爭中殺出一條血路來。他明白,應該感謝的是用戶,沒有用戶一切無從談起。

                五年磨一劍。3721的五年時間讓周鴻祎從平凡無名落到臭名昭著,而360的五年,周鴻祎洗刷罪名咸魚翻身,這種名聲變化的背后,是周鴻祎對"用戶"兩字的"深刻理解",從最初的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損害用戶利益為代價逐漸轉變到善于利用和誘導用戶。

                周鴻祎在360辦公樓的白墻上刷上"為人民服務"幾個大字,他是否開始明白,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周背負的罵名似乎在漸漸散去……第三章 破壞繼續

                在缺乏理性和約束的中國互聯網環境里,以用戶桌面為戰場,不惜犧牲用戶利益的惡戰仍在繼續上演。

                3Q大戰是中國互聯網歷史上用戶規模最大的兩家公司為了爭奪地盤,以用戶桌面為戰場,不惜犧牲用戶利益,沒有商業道德底線的戰斗。用戶也看到了在巨頭們所謂"免費"的面目下,赤裸裸的商業利益。

                雖然戰爭最終因政府的介入得以平息,但中國互聯網行業缺乏理性和約束的環境里,以個別行政手段去干預市場的行為根本無法治本。事實也確實如此,在隨后的3SB大戰中,參戰方都在謀劃各自的利益,受害的仍然只有用戶。

                挑戰壟斷巨頭騰訊

                周鴻祎將自己和360比喻為"一條鯰魚",只要他所在之處,必定產生"活力",當然,這種"活力"也許是一種正能量,但也可能是一種破壞。

                肩搭一支步槍,身著迷彩服,這就是周鴻祎微博頭像給人的形象。他喜歡看兵書,喜歡粟裕和張靈甫,甚至專門研究過孟良崮戰役,知道如何以少勝多。他喜歡的一部電影叫《戰爭之王》,而他因為好斗也被封為"戰爭之王",周則直言,"我要說自己不好斗,可能大家也不同意。"

                不僅如此,周鴻祎還喜歡挑戰巨頭、破壞壟斷,3Q大戰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

                2010年,在安全軟件市場耕耘多年的360受到了騰訊的挑戰,騰訊推出的"QQ電腦管家",功能與360安全衛士相似,直接威脅360在安全領域的地位。在此之前,騰訊采取的"復制+捆綁"策略讓許多創業企業深受其害。

                為了阻擊騰訊,201010月底,360推出"360扣扣保鏢",稱該工具可以阻止QQ查看用戶隱私文件、防止木馬盜取QQ賬號以及給QQ加速、過濾廣告等功能。作為反擊,騰訊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讓用戶必須在QQ360之間做出選擇,進行二選一。

                其實,僅"QQ查看用戶隱私文件"這一條就把騰訊踢到道德的低點,在雙方不斷爭論的過程中,360則扛起用戶的"守護神"的大旗。周鴻祎對用戶心理的把握又一次得到體現。

                周鴻祎對記者說,"360就是250干著110的事,250110就是360."

                然而周鴻祎或者360,畢竟都不是110.其實正是因為中國互聯網行業沒有110,企業才得以在商業需要時打出來"110"的旗號,之前馬化騰如此,李彥宏如此,馬云如此,周鴻祎亦如此,他們可以自己制定規范、自已監督,以此劫持用戶行為。也正是沒有對用戶隱私的強制性法律約束,收集用戶信息的行為成為了行業的潛規則:收集用戶信息(或者隱私)的事,哪一家企業沒有做?只是明顯或隱秘之分而已。

                對于周鴻祎推崇的"用戶利益至上"的觀點,在搜狗CEO王小川看來,"用戶高于一切,就對行業沒底線了,可以拿這個名義干任何極端的事出來?"

                而"二選一"這種綁架用戶的做法,也可能是馬化騰為數不多的"臭棋"之一,與其當初出售QQ的想法有得一比。

                這也許正是周鴻祎想看到的結果,他不可能想到會打敗騰訊,他希望的結果是從馬化騰和騰訊的"爛招"中得到用戶的認可。

                3Q大戰,表面上是雙方對于保護用戶隱私的爭論,事實上均是通過引誘和脅迫用戶的不正當競爭手段在爭奪市場,在這場戰爭中,雙方雖然"都很受傷",但真正受到傷害的是處于終端的互聯網用戶的基本權益。

                這場戰爭與數年前3721與百度、CNNIC之間的爭奪地址欄的惡戰有何區別呢?同樣是以用戶電腦桌面為戰場,將用戶利益作為制勝的籌碼,手段同樣卑劣,而相關部門的監管也是不到位。

                當用戶又一次成為周鴻祎博弈的籌碼時,周鴻祎曾經對罪名的洗白開始變得有點蒼白。

                這場名噪一時的戰斗和隨后開始的曠日持久的訴訟,隨著政府部門的介入和媒體的輿論一直升溫,唯一慶幸的是,該事件最終的走向成了對騰訊等業界大佬們壟斷與反壟斷的討論。這也促使中國的互聯網開啟了開放之風。

                周鴻祎說:"3Q大戰之后兩家企業都在反思,騰訊的改善是特別明顯的,雖然它還不放棄對一些對它有危害的公司的絞殺,但至少它從絞殺一切創業公司轉向去投資一些公司,跟一些小公司合作。我們也推出了360開放平臺。"

                現在,周鴻祎要以26.7億美元市值的360公司挑戰389.4億美元的百度(二者市值以2012831日數據為準),老對手再次相遇。

                "以用戶之名"進軍搜索

                雖然周與馬化騰一戰,慘勝若敗,但整個互聯網行業能真正和騰訊叫板的也只此一人。此后,如果說周鴻祎盯上了誰或哪個行業,絕對會讓對手膽寒。

                現在,周鴻祎要以26.7億美元市值的360公司挑戰389.4億美元的百度(二者市值以2012831日數據為準),老對手再次相遇。

                其實,在360安全衛士最耀眼的那段日子,周鴻祎對搜索的關注都沒有放松過,他從雅虎帶過來的搜索團隊(有傳言稱周離開雅虎中國的時候,已經掏空了雅虎中國的技術和團隊)一直就沒有離開過。目前周已建立了由數百名工程師組成的核心搜索技術團隊。

                8月中旬,周鴻祎推出搜索后,百度市值在短短幾天內下跌幾十億美元,而周鴻祎已暫時超越了搜狗而位居第二。

                周的入局讓搜索領域一時間劍拔弩張。

                被激怒的百度不惜代價開始反擊,用戶發現只要通過360綜合搜索訪問百度知道、百科、貼吧等服務時,就會強行跳轉至百度首頁或進入百度快照。而360回擊的手段也很激烈,將網址導航搜索框中的百度產品全部撤掉。

                隨后,百度稱360違反Robots協議,盜竊百度數據;百度工程師指責360瀏覽器抓取用戶隱私。而搜狗CEO王小川則表示,對360搜索可能"品質不佳、用不正當手段傷害用戶"表示擔心。

                周鴻祎之所以能讓搜索行業震蕩,是因為有兩把"利器",第一把利器是"行業",對于行業而言,百度壟斷搜索市場(谷歌退出中國,搜狗份額尚小),導致行業沒有自由競爭,不利于搜索質量的提高;第二把利器是"用戶",搜索技術目前已經非常成熟,但用戶搜索體驗并不好,因為采取競價排名和行業壟斷的緣故,正常的搜索和商業廣告常常不加區別地混在一起,用戶無法辨別,沒有知情權。

                當年,周鴻祎絞殺流氓軟件時用的是用戶需求之名,而迫使殺毒軟件行業最終崩潰的,依然是以用戶需求之名。目前周鴻祎再次"以用戶之名"進軍搜索。

                周鴻祎對《IT時代周刊》說,"我們并不用刻意去攻擊競爭對手,我們只要把(搜索)結果做干凈了,競爭對手可能就兩難,如果它不把結果做干凈了,它就會丟掉市場份額,它如果做干凈了,它的20%-30%的市場份額是來自灰色產業鏈,可能是賣假藥的,虛假的釣魚網站,這些(市場份額)就會丟掉。"周鴻祎認為,他之所以看到機會,是因為可以采用顛覆式創新的方法,在搜索中將商業結果和正常搜索結果分開,不搞競價排名,把那些欺詐的鏈接都標出來甚至清理掉,一定能夠贏得一部分希望更安全、更干凈的用戶。

                而當有另一種相對公正的搜索產品可供選擇時,用戶又會選擇誰呢?業內人士預計,未來360安全軟件、360瀏覽器、360網址導航的用戶都將有可能轉化為360搜索的用戶,由此看來,奇虎360幾年來培育的用戶和公司整體戰略的發展在進軍搜索時實現了統一。而這成為攻擊百度入口的武器,而入口意味著流量,流量意味著收入。

                但李彥宏并不這么認為。近日,在斯坦福大學"China 2.0"2012年會上,他首度正面談及3B大戰:"在搜索引擎領域有兩種推廣方式,一種是靠改進搜索質量,另一種是靠自身的渠道資源推廣和引導流量。后者雖然能產生一定的效果,但是影響不大。"

                然而,用戶選擇搜索引擎,原因不僅僅是推廣方式,李彥宏似乎有意無意間回避了競價排名帶來的后果。

                其實,引導流量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周鴻祎此番出手,真正的意圖在于支撐搜索行業盈利的競價排名體系,也許周這次要破壞的正是這個體系。

                競價排名是搜索行業根據用戶出錢多少來決定搜索結果的排名順序,這一體系從制定之初就存在道德和法律方面的風險。搜索作為互聯網的基礎性服務,結果自然應該是公正的,然而競價排名的使用,讓搜索結果悖離了搜索結果本應有的公正性。事實上,由于金錢可以左右搜索結果,釣魚網站、騙子網站等不良網站通過競價排名嚴重影響到了用戶對搜索結果的判斷,搜索行業曾一度受到了公眾和媒體的口誅筆伐。

                然而,競價排名對于搜索行業而言是一條生命線,搜索行業巨大的流量,正是通過競價排名變現的。如果如周鴻祎所預想的那樣,當用戶選擇沒有人工干預的搜索時,原來以競價排名作為商業模式的搜索企業,將面臨著當年與殺毒軟件行業一樣的艱難選擇:如果不采用競價排名與周鴻祎一戰,那么意味著其收入將歸零,如果一旦360搜索擁有一定的用戶量,而其他搜索仍然采用競價排名的模式,那么被用戶拋棄是遲早的事。

                如果周鴻祎這次能將競價排名的商業模式破壞掉,他就至少贏了一半。

                此時的周鴻祎需要的只是時間,需要補齊自己在搜索頁面方面的短板。而當一切具備時,搜索行業的競價排名可能不復存在,不管是百度、搜狗還是搜搜,收入基本歸零,最終的結果又將會如何呢?

                破壞之后,如何建立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如何解決搜索的商業化問題呢?周的進攻,其風險同樣也無法回避。

                周鴻祎表示并不急著制定商業化的目標,只要能夠拿下足夠的市場份額和流量,搜索的商業化不是問題。他甚至還表示,商業化將會以保證網民的知情權為原則,搜索結果中哪些是廣告,哪些是搜索結果,會有明顯的標識。

                然而,由于政府介入及眾多原因,此一戰,周鴻祎與對手們都進入了沉默的膠著期。

                斗爭成了周鴻祎成功的主線,在這條主線上,周以創新為口號、以破壞為方式,將行業規則或者潛規則打翻在地,而原來的規則受益者的利益被重新定義,這是以個人或者商業為目的的一種破壞。

                對于中國互聯網的未來,我們更需要一種來自行業或公眾機構的理性和客觀公正的制度來約束企業的行為,讓用戶免受傷害。

              相關推薦

              開啟您的互聯網之旅立即注冊有問必答

              京ICP備09070896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1463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工信部域名注冊服務批準文號:京信信管發〔2019〕95號

              Copyright?2007-2023 北京中萬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可信網站 誠信網站

                <table id="edxn0"></table>

                    <table id="edxn0"></table>
                    1. <sub id="edxn0"></sub>

                        <th id="edxn0"></th>
                      1. <table id="edxn0"><meter id="edxn0"></meter></table>

                        1. 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