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消息,如果自己在微博上關注的人開口說話了,小林(化名)就會嚇一跳——截至12月22日,他的微博賬號“逝者如斯夫dead”一共關注了695個人。這些被關注者最大的相同點是——已經離世,頭像灰暗。
這是一個只關注死人的微博賬號。
而對于關注了“逝者如斯夫dead”這個賬號的接近兩萬名微博用戶來說,死亡這個命題已經見怪不怪——每一天,他們會在這里看到有人死去的消息,這消息摻雜在五光十色的網絡資訊里,靜謐得如寒冬里呵出的一口熱氣慢慢消散。
這個不怕晦氣、每天利用閑暇時間翻閱死人微博的小林,自稱“網上入殮師”,不收取任何費用,他的義務“入殮工作”已經堅持了一年半。
死亡播報
12月20日晚上10點,“逝者如斯夫dead”更新了一條微博——一條對于死亡的播報,一如這一年半的既往。這條微博是這樣的:
@Herzhou (2012年11月14日最后微博),男,34歲,病逝。很靦腆的男生,籃球好手,原地抓框。看他朋友哀悼他的微博,戀了一個女孩十年,供她去德國讀書,最后卻選擇了離開。微博版入殮師,只關注逝者微博。感謝大家每天一次轉發、留言點燈,功德無量。
用100多個字符,這條微博告訴了粉絲們這樣一條死訊:這個已經離世的叫做Herzhou的用戶,最后一條微博更新于2012年11月14日。后面的內容,則是對他生平的簡單概括。
點擊進入死者的微博頁面,最后一條微博下面已經有200多條網友評論,大部分以一個蠟燭的圖案表示哀悼。哀悼時間,基本都在“逝者如斯夫dead”發布這條微博以后。
據《新快報》了解到,這個自稱“網上入殮師”的人,是25歲的IT從業者,福建人小林。上個月,他一度把微博名字改為“網上入殮師”,但是遭到粉絲們的反對,只好又改了回來。“一年半了,也許他們已經習慣了吧。”雖然名字沒改成,但是“網上入殮師”這個角色,儼然已是小林的一個固有身份,無論是對他自己,還是接近兩萬人的粉絲,又或者,那些已經死去的微博用戶。
有一部分微博在死者親友要求下被刪除了
自從2011年7月發了第一條微博開始,這個微博頁面的氣氛始終帶有一絲壓抑和安詳——在死亡這個命題下。從第一條死亡播報發布至今,現在還有的微博有351條——實際發過的數量多于這些,有一部分在死者的親友要求下被刪掉了。
一步步成為“網上入殮師”,小林的經歷實屬偶然。去年7月3日,他看到一條微博上的訃告,一個閃念,注冊了這個微博賬號。“就是想試試,不營銷,不買粉,單獨做別人都沒有做的話題,祭奠那些死去的人們,能做到什么程度。”
第一條微博是對那條訃告的轉發,雖然只有4條評論,但給了小林一點做下去的信心。
小林對自己微博的定位人群是“會去看離世者微博的人”。“我把宣傳信息留言在逝者微博的最后一條微博里,肯定會被特別來看他的人看到,雖然少,但是這些用戶如果關注我,質量就特別高,因為他本身是特別認同你的,而且是通過逝者微博發現你的,這決定了質量。”事實證明小林的定位是對的,此后很多離世者信息的獲取,都是靠最早這批老用戶提供的。
在一位CEO轉發了微博后,小林的粉絲一夜間漲了一千多,他動力大增。
和醫學無關的死亡鑒定
伴隨著粉絲數量穩步上升,小林還專門開通了一個微信賬號收集信息,他所獲得的離世者名單也越來越長。在這些繁雜的死亡信息里,入殮之前,小林必須要做的是死亡鑒定——確定用戶已經死亡。
沒有醫學手段,鑒定全憑對死者微博信息的瀏覽。
確定一名用戶死亡,首先就是微博停止了更新,其次是,往往會有用戶的朋友在頁面上留言哀悼。
這道簡單的工序過后,小林的下一步操作是點擊“關注”按鈕,留意這位死亡用戶,繼續觀察,如果半個月還是沒有更新,基本上確保了信息的準確性,可以宣告死亡。
這時,小林會通過總結離世者微博上的信息,做出一個100字左右的生平介紹。這道工序小林現在已經輕車熟路,只需要半個小時。
和醫學無關的死亡鑒定最怕人為因素的干擾。
上個月有一次,一位網友惡搞發來一位聲稱是已經死亡的用戶的信息。經過常規工序后,小林完成了對這位用戶的鑒定,發布了死亡播報。結果那位用戶隔了兩天突然開始更新,并理所當然地對小林的行為非常憤怒。這次烏龍事件導致粉絲掉了不少,也給小林提了一個醒,他對死亡鑒定的過程更加用心了。
一年多來,小林的鑒定準確率保持在99%以上。“其實被惡搞的事情不多,畢竟沒有多少人喜歡拿這個開玩笑。”
臨死的人還能這么溫暖地表達自己
死亡鑒定的過程伴隨著情感的洗禮。小林常常會目睹瀕臨死亡的絕癥患者更新完生命的最后幾條微博,頭像就永遠地暗了下去。
“最早的那些死亡信息特別容易觸動我,”小林說,他清楚地記得第一次哭是因為一個叫“林海若藍”的微博,“之前真的沒有親眼目睹過,臨死前的人還能這么溫暖地表達自己,他們對這個世界發表的遺言,都是那種最普通的字眼。”說到這些感觸,小林放慢了語速,他說:“那些微博,字字都戳在我淚點里面。”
接觸的死亡信息太多,小林現在已經不像早期那樣容易被觸動。“現在這些都是當故事看了,有些麻木。”在他的手里,現在還有一百多個沒有公布的離世者。這個名單每天都在拉長。
他最終放棄了若有若無的說教意味
重點關注有溫情的部分
死亡這個特殊主題帶來的忌諱無法避免,小林因此遇到一些“詭異“事件。
一天夜里某位離世者突然有動作——他關注了小林。
小林心里一個咯噔,感到頭皮發麻,轉發了這個人的微博并向粉絲介紹說:“我靠,這個人居然關注了我!”本是出于“求安慰”的心理,小林卻在那天被罵得不輕,粉絲掉了幾十個,而真實的情況并沒有什么靈異,只是那位離世者的朋友登錄后進行的操作。
配合哀婉的頁面氣氛,一年來小林的播報風格在漸漸轉變。
粉絲們看到死亡播報,第一反應往往是發評論哀悼——常規的做法是發一個燃著的蠟燭圖案。為了平衡整個頁面“陰氣過重”帶來的壓抑感,小林慢慢地嘗試新的播報風格,和微博起初關注離世者的死因——如車禍、酒駕、過勞、自殺等等——以起到警示作用不同,如今在介紹死者的生平時,小林放棄了一度若有若無的說教意味,重點關注較有溫情的部分:
“@秦玲兒不是秦嶺兒(2012年5月4日),女,年輕,白血病。應該是一位上學的小姑娘吧。小姑娘很單純,微博沒有寫很多病痛,一點小事就讓她很快樂,比如贏了錢,吃好吃的。過年從醫院偷跑回家吃年夜飯,親愛的哥哥把她背上5樓,牛啊!”
“@da人物(2012年2月11日),男,29歲,突發腦梗塞。今年1月份的時候還在自拍賣萌說,2月份過了就30了,不能裝可愛了,所以博主還是給你記錄29歲。”
“我盡量把死者介紹做得柔和一些,讓微博看上去溫暖一些。很多人順手關注了之后就覺得晦氣,很快就取消關注了,我干嘛天天在你這兒看死人?”
小林說:“因為一開始沒想要影響什么,沒想做出什么意義。有時候看到一些絕癥病人因為缺錢沒法治療,很痛苦。會有閃念,如果能接一些公益性的廣告,就用收入幫他們用幾天最好的藥。”
一年半的時間,不少公共事件中的主角也被小林“入殮”至此。耳熟能詳的有,醉駕媽媽、東莞理工女廁命案受害人、深圳車禍中的兩位出租車乘客、尼泊爾空難中的遇難同胞……但無論影響力多少,死亡面前眾生平等,身份不同的離世者,在小林的眼里都是沒有付費的客人。
在死亡這個莊重的命題面前,25歲的小林保持著足夠的虔誠和安靜,他默默扮演著自己的“入殮師”角色,甚至連女朋友都不知道他的這個賬號。
2012年12月21日過去了,傳說中的末日終究沒來。網上世界依然喧囂,但死亡也在不斷繼續。年輕的“網上入殮師”繼續屏住呼吸,收集這世上的每個匆匆過客最后的秘密。
最特殊的微博:關注近700人都已離世
作者:中萬網絡
文章來源:中萬網絡
更新時間:2012-12-25
- 上一條資訊:舉重女將王明娟摘奧運第二金 姓名域名立即被搶
- 下一條資訊:傳蘋果2013年3月推iPad 5 缺失iPad5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