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與黎瑞剛,兩個不同行業的風云人物走到了一起。馬云這樣解釋:為了一個夢想。
6月4日,上海文廣集團(SMG)與阿里巴巴集團聯合在滬宣布,阿里巴巴將投資12億元人民幣參股SMG旗下的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下稱“第一財經”),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在傳媒與大數據領域的資源優勢,共同將一財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型數字化財經媒體與信息服務集團。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說:雙方合作緣起去年7月,黎瑞剛與馬云在杭州的一次會面。馬云回憶:黎瑞剛對上海文廣,對媒體的夢想讓他很感動。馬云說自己也有媒體夢,希望中國也能有彭博或華爾街日報。
上海文廣集團董事長黎瑞剛則表示,看好阿里巴巴在大數據方面的技術:數據是支持財經內容的一個最重要的基石,作為媒體提供商的第一財經依賴于數據的設備,依賴于專業的團隊,阿里巴巴正好有這方面的能力。
阿里巴巴提供的資料顯示:作為雙方合作的第一步,第一財經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已經成立,投研資訊產品體系建設、財經數據移動終端研發、互聯網金融智庫組建等各項業務都在積極推進之中。
阿里巴巴此前已經在媒體領域進行了很多嘗試:目前阿里集團旗下的媒體資源包括與浙報傳媒集團合作的《淘寶天下》,與浙江聯合出版集團合的《網商天下》,阿里還曾經與湖南衛視合作一檔電視節目。
注資完成后,新的團隊也將浮出水面,目前已經確定的董事會成員包括出任董事長的李蓉,現任上海文廣副總裁,出任副董事長的王帥曾是阿里巴巴集團CMO,并且一直分管阿里集團與媒體相關的業務。
互聯網+媒體
去年以來,BAT巨頭頻繁跨界投資,合縱連橫;如今阿里攜手一財,一腳踏入財經資訊領域,究竟會對現有資訊市場格局造成怎樣的沖擊?可謂懸念十足。阿里巴巴的回答是,做“互聯網+媒體”。
首先是阿里系對財經資訊的需求,可以啟動傳統媒體“印刷廠模式”向“互聯網+模式”遷移。
阿里巴巴提供的數據顯示:螞蟻金服支付寶錢包活躍用戶現已超過2.7億;去年10月這一數字還只是1.9億,不到半年時間,活躍用戶增長了8000萬,在移動支付市場的份額達80%以上。
這些數字意味著,傳統媒體有機會在此基礎上構建更多的生態、更多的應用場景。這其中,高質量財經信息流的注入,無疑會提升用戶的黏性。事實的另一面則是,財經信息可獲得海量用戶。
傳統媒體向互聯網轉型時,初期用戶的積累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基于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都需要海量的用戶為基礎,如果不能快速建立起海量用戶,則無法建立商業模式,覆蓋成本,結果陷于虧損。
新媒體“界面”的實踐有借鑒意義。“界面”曾聲稱其商業模式為“彭博+華爾街日報”,但因為沒有終端客群的支持,以傳統媒體“免費資訊+影響力”模式,很難實現財經資訊供應商身份的商業轉化。
傳統媒體利用長期積累沉淀的財經資訊生產、編輯、處理經驗和能力,在并入廣義海量資訊源并進行編輯整理后,即可向阿里系輸入持續、質量穩定的信息流,由此實現生產能力的遷移和商業邊界的擴展。
也就是說,阿里系日漸膨脹的財經資訊需求,可以提供初始用戶積累,加速傳統媒體的戰略升級轉型。
上海文廣總裁王建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近年來第一財經在積極地謀求轉型發展,在財經數據、財經資訊等領域進行了一些探索與嘗試,但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時代,光靠這種內生式的變革,對于以傳統渠道為主的財經媒體集團來說,轉型的速度不夠快,力度不夠大,引入互聯網公司勢在必行。
王建軍表示,作為雙方合作的第一步,第一財經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經啟動的項目包括下面幾項。一是基于數億支付寶用戶,第一財經已經成為其股票行情系統的資訊提供商,第一財經將很快登陸手機淘寶;二是立足于數據的DT財經移動端正在全力研發中,預計8月上線;三是雙方將于本月聯合發布第一份《中國消費大數據報告》;四是匯聚行業精英與專家的互聯網金融智庫將于近日成立。
搭上阿里巴巴,獲得其海量用戶,這是“互聯網+媒體”實驗的第一步。
大數據+媒體
“互聯網+媒體”,將互聯網的海量用戶導給傳統媒體是第一步,更大的想象空間是“大數據+媒體”。
阿里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長期以來,資訊供應商都在定制化資訊和成本分攤兩端猶疑不決。定制化資訊,生產成本極高;但在目前的市場情境下,如果沒有很好的分銷端,高成本的定制信息最終無法在商業模式上實現自給。產生問題的原因,恰恰在于定制化資訊無法精準對接用戶的需求。
上述負責人表示:傳統的資訊供應商,包括廣義的財經媒體,在資訊(新聞)生產方面是無法達到用戶個性化需求(受眾)定位的。生產者和使用者斷裂成兩極,彼此遙望,卻無法頻密溝通。
阿里與傳統媒體結合,在共同分析用戶資訊需求后,可以將資訊生產逐步向定制化方向遷移。這是一個不斷摸索、試錯、總結的過程中。兩家公司建立起緊密的股權關系,將有助于減少遷移的溝通成本;更重要的是個性化生產這一戰略方面的堅持:其間需要大量的成本,甚至放棄傳統的贏利。
將大數據技術引入媒體,實現精準的內容個性化定制,這是馬云的目的。同一張報紙,一千人看到的內容各不相同,這是電子媒體發展的終極目標,從雅虎、谷歌,到現在今日頭條,沒有一家公司達到這個目標。現在馬云與黎瑞剛牽手,就是要實現這個目標。這是一個夢想,支撐這個夢想的是大數據技術。
馬云表示:以控制為出發點的IT時代正在走向以激活生產力為目的的DT(data technology數據技術)時代;這不僅僅是技術的升級,更是思想意識的巨大變革;“人類正從IT時代走向DT時代”。大數據是未來商業社會的基礎設施,驅動著商業的變革。
黎瑞剛說,阿里巴巴不僅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還是全球最大的商業數據公司。阿里巴巴的數據已經在電商、金融、物流、健康、文化等領域積累了龐大的數據,但這些數據目前大多數仍停留在阿里體系內流動。馬云說:數據流通才能發揮價值,只有建構數據分享的機制和產品,提升數據使用效率,使數據更好地服務于經濟和生活,提升各類商業活動的效率和質量。
此前馬云曾經有過向社會開放數據庫,但就在此次發布會上,馬云首次表達出一個不同的觀點:在沒有完全保障數據安全,數據隱私的情況下,我們只能給我們的戰略合作伙伴。馬云說:我們的數據以前是開放的,現在我們決定不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