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2015年已經悄悄地來到了我們身邊,回首過去的2014年,對于中國互聯網來說是極為特殊的一年,既是中國接入互聯網的第20年,也是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開啟互聯網治理的元年。這一年,人人都在膜拜、追逐著互聯網思維;這一年,連廣場舞大媽都在談論大數據和o2o;這一年,馬云和阿里巴巴成為新的中國名片;這一年,我們頻頻在國際互聯網舞臺上亮出大國姿態、發出中國聲音、展示中國風范。聯網從來不缺少驚喜與傳奇,下面就讓我們來共同回顧一下,感知那些已經、正在或即將影響我們的網絡印記。
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
2014年2月27日,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習近平總書記任小組組長。習近平在第一次領導小組會議上指出,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重大戰略問題,要從國際國內大勢出發,總體布局,統籌各方,創新發展,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
互聯網金融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3月5日,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此外,一系列互聯網金融管理措施陸續釋放。央行正在牽頭制定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銀監會向阿里巴巴、騰訊頒發民營銀行牌照,并在制定p2p監管細則;保監會發布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2014年,余額寶規模突破五千億元,用戶超一億,p2p平臺半年成交金額接近1000億元。
手機上網用戶首超pc
2014年6月,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5.27億,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比例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3.4%,手機上網用戶比例首超傳統pc。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通過移動終端獲取信息,改變了原有以pc為主的網絡傳播生態。
中國提出國際治網主張并獲廣泛認同
2014年7月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西國會發表演講時提出國際治網主張。習近平強調,當今世界,互聯網發展對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戰,必須認真應對。國際社會要本著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則,通過積極有效的國際合作,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在全球范圍內,對中國互聯網管理理念“點贊”者日眾。
網絡空間法治化加速推進
2014年,中央網信辦在互聯網領域開展了20余項專項行動,效果顯著。“凈網2014”嚴厲打擊利用互聯網傳播淫穢色情及低俗信息行為,推進網上整體面貌顯著改觀;“劍網2014”規范網絡轉載行為,推動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建立合作機制;“打擊偽基站”依法整治影響公共通信秩序的突出問題,切實維護群眾利益;“鏟除網上暴恐音視頻”有效遏制暴恐音視頻網上傳播勢頭;微信等移動即時通信工具治理專項行動,推動互聯網企業自查自糾,特別是8月7日《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正式發布,為日后合理規范微信運營提供了相關法律法規依據。
媒體融合成為國家戰略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對新形勢下如何推動媒體發展提出明確要求。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互聯網思維”。此次改革不同于以往單靠媒體行業自身自下而上的改革推進,而是深改組從國家改革戰略大局出發為媒體融合做出了頂層設計。
阿里巴巴在美上市震動全球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目前市值達到2600億美元,超過facebook、亞馬遜等公司,僅次于谷歌居全球互聯網公司第二位。此外,京東商城、新浪微博、途牛旅行網、獵豹移動、樂居、聚美優品、智聯招聘、迅雷、創夢天地等十幾家公司在海外上市。這讓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體會到平凡夢想的力量,“夢想總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召開
2014年11月19日至21日,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舉行。大會以“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為主題。國家主席習近平向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致賀詞。習近平強調,中國正在積極推進網絡建設,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13億中國人民。來自全球近100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位政府官員、互聯網領軍人物和專家學者圍繞國際互聯網治理、互聯網新媒體、跨境電子商務、網絡安全、打擊網絡恐怖主義等議題,舉行了10多場分論壇和高端對話。
首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成功舉辦
2014年11月24日至30日,首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成功舉辦。宣傳周以“共建網絡安全,共享網絡文明”為主題,圍繞金融、電信、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等重點領域展開。其間,主辦單位開展公眾體驗展、公益短片征集、黨政機關網站統一標識推廣等各類主題宣傳活動25項。各地積極開展活動,全國直接參與宣傳周活動人數超過2000萬人,網絡安全意識深入人心。
國內智能手機集體崛起
2014年12月,小米公司在新一輪的融資過程中,自身估值達到450億美元,超越日本索尼。2014年中國智能手機企業表現出色,增長勢頭強勁,全球出貨量五強品牌中有3家來自中國,分別為小米、華為、聯想,酷派、中興等也表現不俗。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選購國內品牌智能手機,這有力地挑戰了蘋果、三星等“老牌”領先廠商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