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全面融入現實社會,傳統社會中的一些痼疾也在互聯網上日漸凸顯,首先就是“信任缺失”。這種“缺失”既體現于網民對網站的交易信任不足,也存在于網站之間的商務信任欠缺,還體現在網民之間的交流信任短板。
31.8% 的網民本人曾在網購過程中直接碰到釣魚網站或詐騙網站。 30% 的受訪網站曾遭遇過惡意仿冒網站的侵擾。相當于每三個購物網民中就有一個曾被騙,每三個知名網站就有一個曾被惡意仿冒。此外,微博、微信等新興互聯網應用的崛起,極大地方便了網民分享和發布各類信息,也加大了不實信息、詐騙信息傳播的力度,新型網絡釣魚形式的出現,讓網民對互聯網的信任感持續走低。
構建可信網絡環境一直是無可爭議的社會共識,從政府主管部門,到行業協會,再到互聯網從業者,都很關切如何構建更加安全、可信的互聯網環境,眾多互聯網廠商都在身體力行地推行可信互聯網構建。隨著構建可信網絡環境認識的發展,當前核心議題已經從“怎么看”轉向“怎么辦”。
目前,由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技術支持,中網推出的可信網站認證日漸成為我國網絡身份驗證領域的中堅力量。通過這些成功的經驗,對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而言,從管理模式上,建議應施行“政府倡導、協會支持、民間運作”的原則,也就是發揮市場主體的基礎作用;從可信網站認證內容上,應逐步形成“網站身份驗證、網站安全掃描、網站信用評價、網站內容鑒別”等網站驗證分級體系;從運行機制上,打造“驗證服務—驗證管理—查驗平臺—舉報糾錯”可信生態鏈條,借助可信網站認證把網民和網站兩大群體連接起來,消除網民對網站的信任隔閡,更大限度激發互聯網的正能量和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