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現有的立法監管,由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所帶來的新問題層出不窮。因此,互聯網立法需要在互聯網技術的常變常新與法律的穩定性之間找到合理平衡點。
事實上,我國正式接入國際互聯網20多年來,有關互聯網的立法一直相隨左右,時至今日,相關立法己蔚為壯觀。國家發布的若干司法解釋,針對網絡信息服務、網絡犯罪等多個領域予以規范。
然而法律專家表示,我國現有的互聯網法律法規仍存在不少問題,其中主要包括互聯網領域的專門立法整體層次較低、立法主體間的系統性與協調性較差等。而“互聯網+”戰略的提出,更是對立法前瞻提出了迫切要求。
據了解,在現行的170余部涉及互聯網的法律法規中,具有法律性質與行政法規性質的互聯網立法不到21%,而法律效力層次較低的部門規章和司法解釋所占比例近80%。
隨著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網絡幾乎與現實生活形影不離,很多法律糾紛被“平移”至網絡平臺,新技術、新環境造成的各式各樣的“侵權”也越來越常見,名譽侵權、版權侵權、個人隱私保護等方面的法律糾紛也都在增長。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4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7.9%。
據了解,目前我國互聯網領域的專門立法多為監管性內容,而保障網民或互聯網業務經營者權利的立法還較為欠缺。
互聯網的立法不能局限于法律領域的討論,而是需要來自計算機科學、法學、政治學、傳播學等不同學科的人才組合參與。把這樣的問題上升到立法層面探討,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BCP信用認證承擔著國家級電子商務信用體系的建立、電子商務國際合作與對外交流、信用信息庫建設、企業國際立信、貿易風險預警等重任,bcp信用認證是名副其實的“國家隊”,是商務領域信用建設的主導平臺,可最大限度為所屬商戶在誠信上,打造了高質量的bcp信用認證體系。并以簡明的符號表示出來,方便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