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i醬獲得1200萬融資時,大家只關注papi醬和羅胖,卻很少有人知道,背后真正的推手其實是真格基金的顧旻曼,她很早就是papi醬的粉絲用戶,后來發現papi醬背后還有不錯的運營團隊就果斷下手投資了。
顧旻曼是真格基金的4號員工,主導投資了大姨嗎、Papi醬、橘子娛樂、野獸騎行、Fittime、Feel、凹凸租車、即刻、青藤云安全等40多個項目,平均估值上漲了12倍,大姨嗎估值更是達到2億美元,上漲了200倍。
顧旻曼包括真格基金投資的一個特點就是快,她投資大姨嗎只用了半小時。此外,她還特別認可真格發明的“一頁紙Termsheet”,因為真格投資的項目都是偏早期的,她希望幫助創業者把一些最關鍵性的談判條款縮減到一頁紙,減少創業者和投資人扯皮和談判的時間,給創業者更大的自由,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創業項目上。

人找對了,投資決策就會很快
“有些時候投資就是在投人”,這是顧旻曼總結出來的經驗。只要人找對了,投資決策就會很快。
雖說顧旻曼投資大姨嗎只用了30分鐘,但在這之前,顧旻曼和柴可就認識,柴可出自醫藥世家,一直都在大健康領域創業做項目,大姨嗎是他做的第三個項目。顧旻曼在和柴可聊完之后,顧旻曼覺得這次柴可終于找到了合適的方向,毫不猶豫地投了。
“一個創業者一生可能就做一兩件大事,我們希望投資的都是像柴可這樣有初心的創業者,而不是看今年哪個領域火,哪些項目容易拿到VC的錢才去創業的投機者。”初心是顧旻曼投人原則的第一個標準。
野獸騎行的李剛和柴可很像,在做野獸騎行之前,李剛做了一個“快按鈕”,后來與360智鍵整合。顧旻曼覺得李剛非常聰明,雖然之前稍顯稚嫩,但能出來處理好360的事情,顧旻曼認為火候到了,他找到了好的創業方向,而他的項目很好只是個加分項。
“當你對創始人不太了解時,就看他找到了什么樣的2號人物。”這是顧旻曼投人原則的第二個標準。在投資肆客足球時,雖然顧旻曼和創始人顏強并不認識,但顏強把一直在上海扎根的孫動先挖了過來,顧旻曼就覺得這人不簡單。
之所以這么看重“人”的因素,是因為顧旻曼堅信一方面優秀的創業者都會是某一領域的大牛,另一方面他的投入和風險其實比投資人更大。他們會自覺在市場中找合適的方向,而不是投資人看今年哪個領域火就在哪個領域押寶。
“拿賽道來講,如果把創業者團隊看作是一輛車,我們在投資過程中要尋找的是一輛跑車,法拉利或者特斯拉,而不是奇瑞QQ。”顧旻曼說。
A、B輪的項目都是這輛車已經開到賽道上的,就會看賽道、路障、出口等路面上的一些因素,真格投資的早期天使階段,關注點就會是選一輛好車,如果已經開了一小段那就更棒了。
對未知充滿好奇心,勇于嘗試和冒險
如此深諳投人的道理,是因為顧旻曼自己就是一個敢于嘗試和冒險的自我投資者。“當你遇到一個更好的機會,你只要all-in進去就可以了”,顧旻曼覺得人生在某種程度上和做投資選擇很像。
她從小骨子里就有一種不安分的因子,中考的時候放棄保送的名額,選擇了自己更喜歡的高中;高考的時候放棄了復旦大學的保送名額,考取了香港大學金融學專業;大學畢業后又放棄了香港的工作offer,回國加入了盛大。
她還是個好奇心旺盛的人,很多產品,她都是第一批體驗用戶,她喜歡互聯網給她帶來的新鮮感,一直保持著產品的思維,她覺得自己不做投資可能是一個很好的產品經理。在她看來,只有對行業保持一定的敏感和好奇心,對不斷變化的新的趨勢和領域充滿好奇,才會不陷入泥沼。
這樣的心態讓她把創業者放在更高的維度,而不是自上而下審視的上帝視角。在做投資決策時,她會質問自己如果作為員工是否愿意到這樣的團隊。正如喬布斯講的“connectingthe dots”原理,顧旻曼的這些經歷往往又在潛移默化中給她帶來很多便利,港大金融學的學習經歷使她具備了一定的財務基礎,在盛大做戰略投資的經歷一方面讓她對投資初步了解,建立起初步的投資邏輯和判斷;另一方面也讓她認識了更多行業里的人,積攢更多人脈。
此外,09年正好是移動互聯網初起規模的階段,顧旻曼在實際工作中也深切感受著行業變革的脈搏,形成了一些感性和深切的認知。顧旻曼投資的達觀數據就是原盛大派的創業者,創始人是原來盛大文學的首席數據官;投資的青藤云,也是盛大的老同事,更是安全行業的大牛。
他們的行業權威性和技術積累使顧旻曼毫不猶豫地就去投資了,這讓她往往在項目早期就能先于別人進入投資。對創業者抱有極大的同理心與大部分投資者理性客觀的形象不同,顧旻曼還是一個對創業者抱有極大同理心的人。她覺得真格的成長本身就是創業的過程,她更能理解創業者的心態。
顧旻曼是真格的4號員工,她經歷了真格資金盤子還不大、節省預算、一個人做很多事情的創業階段,她特別能理解創業者為什么要省錢,所以她不要創業者從外地特地跑過來見她,也不要創業者吃飯的時候請客。這樣的創業心態也讓她更能幫創業者做判斷和選擇,包括投資后續的招聘、營銷、找資源等等。
顧旻曼的朋友總結她的性格為“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看過很多創業項目后,她認為從0到1,從1到10,沒有哪個是一帆風順的,她見過創始人嚴重酗酒,產生嚴重的家庭矛盾,但他們因為信創業做的這件事兒,一直在堅持。
因此她是敬畏創業者的,對于優質的創業者有非常大的認可和同理心,永遠覺得創業者比投資人更牛。“投資人很聰明,但創業者更具改變世界的勇氣,面對各種事情的執行力更強。”顧旻曼坦言。創業維艱,除了理性投資,她會更愿意給創業者多一點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