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預測未來的準確性非常差,很多預測會出現的東西,實際上從來都沒有成真過,但機器人卻似乎是個例外。
現代機器人就像是直接從科幻小說里面走出來的,跟人們的想象之間沒有太大的差異。人們對機器人很著迷的同時,可能還帶有一些焦慮感,這也是正常的。
2013年時,牛津的研究人員曾預測,十年或二十年后,美國約一半的工作都很有可能被計算機取代。
在美國,似乎很多人都覺得這個估計很合理。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最近開展的一項調查發現,65%的美國人認為,目前由人類做的很多工作,到2065年時“一定”或者“差不多”可以由機器人和計算機完成。
一廂情愿的看法
奇怪的是,比例更高(約80%)的人認為,50年后,自己的工作崗位還會巋然不倒,自己職業的工作方式還會基本保持不變。所謂一廂情愿的想法,也許就是這個樣子了。不過,皮尤的調查還突顯了另外一件事,在不斷演化的人機關系中,長期存在著這樣一個問題:人們可能會為機器人著迷,但卻無法很好地把握機器人在這個世界中的位置。
這可能是因為,人們對機器人的看法與好萊塢有莫大的關聯。人類聽到“機器人”和“人工智能”這種詞,聯想到的會是《星球大戰》中的C3PO和Hal,而不一定是拆彈機器人、滅火機器人、倉庫管理機器人、算法等等可以開展很多實際工作的機器設備和軟件。
還有其他一些研究,也證明很多人對機器人的工作仍然抱著一種想當然的看法。不久之前,喬治亞理工學院的機器人專家在國際人類與機器人互動會議上匯報了一系列試驗的結果。這些實驗的目的是看看人類在緊急情況下對機器人有多么信任。
有26個人參加了這個試驗,研究人員讓他們以為,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給一個向導機器人打分。這個機器人分別帶領他們每個人前往一個會議室。在會議室里,參加者需要填寫一份調查表。
調查表上的問題有:機器人帶領你到達了會議室,它的表現好嗎?
但是,就在參加者在填表的時候,一臺機器會在走廊里釋放人工煙霧,那情景看起來就好像需要立刻撤離建筑物似的。然后,研究人員就觀察這個參加者究竟會自己想辦法離開,還是會跟隨機器人的引導。
令人不安的盲信
試驗的結果令人吃驚。人類非常相信機器人。超過80%的參加者直白地表達了這一點。在所有參加者中,差不多85%的人表示,今后出現緊急情況的時候,他們還是會跟隨機器人的引導。
為什么這樣的實驗結果會讓人感到不安呢?因為有幾次,機器人在引導撤離的途中顯然是出現了故障,它在原地不斷轉圈,身上的燈光也熄滅了——遇到這種情形的試驗參加者共有5個,雖然他們都在事后把機器人稱為是糟糕的向導,但這5個人中有4個仍然跟隨著壞掉的機器人撤離,剩下的一個人看到了出口標志,于是就往那里走去了。
這4個人中有3個都說,無論如何,他們都會相信機器人,其中兩個表示,今后他們還是會跟隨機器人走,“試驗參加者即使剛剛才遇到過機器人出錯的狀況,仍然如此愿意相信機器人,這讓人感到不安,”研究人員表示。
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警告:人類遇到緊急情況時常常判斷失誤,包括實際上有危險,而他們認為沒有危險,所以沒有撤離的情況。盡管如此,這些調查突顯了自動技術工程師面臨的一個復雜的問題。“在有危險的時候,機器人與人類的交互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不能有半點差錯,而機器人一旦出了故障,就要明確表示自己出了故障,”研究人員寫道。“這兩個方面都極難實現。”
愛恨交加的感情
無論是皮尤的研究,還是喬治亞理工學院的實驗,都揭示了一個悖論:人類常常說自己不相信機器,也承認機器人有可能大規模替代人類工作——但在個人層面上,他們卻感受不到這種威脅。
“我們的文化真是很奇怪,一方面,我們對機器人感到焦慮,另一方面,我們又對機器人十分著迷,”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機器人倫理學研究者凱特·達林(Kate Darling)說。
當然,某些人群比其他人群更加焦慮。皮尤的研究顯示,體力勞動者是最擔心失去工作,最擔心工作被機器人搶走的人群。但是,對于所有參加調查的人來說,更令他們擔心的是其他人,而不是機器。“十分之一的工人擔心工作流程自動化會讓自己失業,但是,低工資工人以及更加廣泛的行業發展趨勢帶來的競爭,給人們帶來的擔心更加直接一些,”皮尤說。其他人群則遠沒有這么擔心自己的工作會受機器人影響。
這似乎是典型的人類想法,好像某人的工作不可能被別人超越——更何況是被機器人超越。但科技發展的歷史證明,機器一次又一次地取代了人類。在內心深處,人類似乎想要拒絕接受這個事實。他們對機器人愛恨交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