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先說三句話
BUG 是永遠無法消滅的
某些人眼中的 BUG,在其他人眼中未必是BUG。
現在的 BUG,未來未必是 BUG。
BUG,這個詞,恐怕比“死碼農”“產品狗”“單身狗”這些詞對IT 從業者的殺傷力更大,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做出一個沒有 BUG 的產品,這就跟很多人發誓“新的一年,我要變得牛逼起來!”,連個牛逼的定義都沒有,上帝也很為難你的 KPI 如何實現。
今天聊這個 看起來比較小眾的BUG 問題,源于一個熱心的用戶昨天半夜來找我反饋得到的BUG 問題。(名詞解釋:得到,我現在正在做的一個 APP,各大應用商店有下。)
“快刀,我發現你們得到APP的一個 BUG。我買了一個付費音頻,我分享出去,其他人就可以免費直接聽了。你快看看,要不別賠了。”對,這個細節很容易讓人以為是系統出了 BUG,或者是我們不會做權限限制。
其實,我們是故意這么做的。
原因是:
一.我們想培養的是為內容付費的用戶
如果你購買了一個關于“創業公司創始人團隊撕逼了怎么辦?”的音頻內容,我肯定希望一個內容覆蓋的用戶越多越好。所以哪怕一個內容產品只有一個人付費,我們就很滿意,因為你的內容有人覺得有價值。所以這里我的心態就是“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一個。”
二.給用戶一個朋友圈炫耀的機會
現在認識一個人,不是靠戶口和檔案,靠的是你在朋友圈的品味。如果你總是分享什么《他們這群禽。。。獸。。不。。如。。的畜生,竟然把姑娘……》,你又怎么能讓朋友們相信可以和你一起共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呢?
那么當你分享一個有趣的或者有價值的內容,別人就會對你的印象截然不同。
還舉上面的例子,如果你在朋友圈分享一個《創始團隊撕逼了怎么辦?》,至少你的創業伙伴們都會對你刮目相看,要進去聽一聽看一看吧。
我們要做的就是讓這些人能快速的知道你在聽什么關注什么,所以需要他們打開就能聽,沒有任何門檻。
三.別賠了?
其實吧,從團隊成本來說,不管能不能分享出去免費聽,我們現在都在做一個運營上賠本的生意,因為要在內容的生產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會不會有人永遠都只聽別人分享的,自己從來不買呢?
一定會有這樣的人。但是這說明兩個可能性,1是我們做的內容永遠無法讓他高潮,那么不買是正常的。2是他永遠不愿意為內容付費,那么我為什么要關心這種人?
很多時間,團隊的產品和技術也會在一些小的細節上有一些爭執,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有時我會很粗暴的說“就這么辦吧”,更多的時候我會說“你們決定吧”。
其實互聯網產品的很多 BUG,都是在試錯過程中產生的。被人發現有 BUG 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證明大家在乎這個產品。
曾聽聞最近被吊打的某大公司的某技術部門,在2014年把 BUG數量 作為技術開發團隊KPI。出臺這種規則的管理者要么是個傻逼,要么就是個調過來的外行,因為這個規則的背后必然帶來大家對創新優化的抗拒,還有就是欺上瞞下裝作發現不了 BUG。
說點兒題外話,玩游戲做產品這么多年來,還是當年玩傳奇時那個 BUG 最讓我刻骨銘心。
2003年,七區皓月服務器
很老很老的傳奇玩家一定知道七區皓月……那個傳說中的垃圾區。之所以垃圾,是因為有一段時間,可以復制裝備……
開始知道的人很少,我和同宿舍的哥們是其中的一員。
每天的情況是這樣的,早上6點50,我們倆起得很早,飛快的跑到學校旁邊的網吧,。在6點58分的時候,站在兩塊地圖的交接處進行交易,一般都是比較值錢的。 A將物品交易給B,B留在原地圖不動,A快速在7點前進入另外一塊地圖
咦,倆人背包里都有了這個東西……
所以資本的原始積累開始了。我是在一個城門口發現守衛劈死了一個紅名,他的黑鐵頭盔爆了正好掉我腳下,我馬上揀了起來。這個黑鐵頭,我們倆就用來反復的復制,然后賣掉,然后再復制,再賣掉……除了點卡,也賣了一些錢……
比較悲劇的事情是
過了兩個月左右,BUG被游戲方發現了,服務器重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