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馬云的社交夢似乎已經路人皆知,但騰訊仍是那座看起來不可逾越的高山。
在馬云的商業邏輯里,阿里擁有豐富的商家資源,只要圈住足夠多的用戶,將兩者進行精準匹配,商業的閉環就此形成——馬云對社交生態圈的渴求,正是從這里開始。
在阿里的社交生態圈中,不乏新浪微博和陌陌這樣的平臺,但它始終缺乏一枚像微信這樣強大的棋子—能夠打通整個中國互聯網的社交圈層——依靠著這個超級app,騰訊不斷在金融、消費和娛樂領域跑馬圈地,與阿里形成針鋒相對的局面。
這是馬云的心病。他能買下多個傳媒集團,但無法買來騰訊在社交網絡上的影響力。前有來往,中有支付寶,后有釘釘,馬云擊敗微信心切。
來往更名為點點蟲重新上路
始于2013年的“來往”對于互聯網圈內人來說,肯定不陌生,當年阿里巴巴集團全員all in力推“來往”的浪潮似乎就在昨日。然而經歷了一段泡沫之后,來往的聲勢持續走低,直至如今的更名再戰。去年11月18日,“來往”正式發布6.2版本,但是在各個應用市場,搜索“來往”這個名字已經沒有結果,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青春活潑的“點點蟲”。
和功能繁多、更像大雜燴的“來往”相比,更名后重新上路的點點蟲在功能上做了明顯的減法。通過APP介紹,我們可以發現點點蟲的功能主要分為IM溝通和興趣分享兩方面,“閱后即焚”和“興趣 扎堆”則是點點蟲的兩個核心特色,基于以上功能,用戶可以獲得不同體驗的溝通和分享方式。
據稱,“點點蟲”的面世,并不是要跟某個對手競爭,而是要做出自己的差異化特色,在年輕人群體中形成獨有的價值和口碑。“點點蟲”的目標用戶基本上集中在18—26歲人群,希望能給這些年輕用戶提供一個專屬的、充滿年輕人之間真實交流的平臺。
做社交的支付寶越來越奇葩
馬云對社交生態圈的渴求,還充分體現在支付寶的變“重”上。
支付寶9.2版本增加生活圈功能后,微博上的吐槽派已經以壓倒性優勢取勝。偶然碰到幾個夸贊的,居然多數都是微商和營銷狗。吐槽主要集中于這幾個方面:
1. 強制開啟生活圈。升級9.2版本后,一旦進入“朋友”,會彈出“開啟生活圈”頁面,然而問題在于,根本找不到“不同意”的選項,也不能返回到其他頁面,只有同意開通才可以繼續其它操作。
2. 短時間內根本玩不起來。網友A表示,終于找到曬自拍的好地方了,“反正又沒人看”。網友B則截圖了自己的生活圈,吐槽稱“快來看三線城市的現場怎么玩”。截圖中,最上面的“現場”顯示“暫無現場”。
3.莫名好友匹配。微博不少網友截圖爆料,說收到了莫名其妙的好友匹配。還有人在打車支付后,通訊的好友推薦就出現了司機的支付寶。
4.購物信息被公開。這條吐槽是,用戶分享了某件寶貝到微信好友或朋友圈,結果不少朋友就在淘友上收到了該條推送分享。顯示的用戶名不是淘寶ID,而是實名。
很多人表示,懷念支付寶只用來付錢收錢的時候,甚至有網友在微博發起了#支付寶去掉社交功能#的話題。瞬間感覺心酸彌漫,這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情,非真粉不能為也。可見大部分用戶對支付寶的定位是轉賬和支付工具,極少情況下會轉移到支付寶上進行社交活動,越來越“重”的支付寶只會損害用戶體驗。
釘釘殺入市場主打工作圈
阿里做社交產品幾乎從未成氣候,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當小編突然發現這款已經開始在企業級市場流傳的“釘釘”時,還是驚呆了。
去年5月,阿里巴巴集團發布了全球首款基于通訊軟件的移動辦公平臺——釘釘2.0正式版,將辦公OA、企業郵箱、文件存儲搬到云端。與微信主打朋友圈不同, 釘釘主打工作圈,強調企業團隊成員間的溝通協同能力,而非橫向的人脈拓展與普適交流。據悉,阿里云企業郵箱將全面和新版的釘釘打通,發出去的郵件可以很直觀得看到對方是否已經閱讀過;對方看了郵件后,長時間不回復,可以直接“Ding”一下,通過釘釘、短信、手機語音等方式,再次提醒對方。
話說回來,雖然阿里推出的”釘釘“主打企業級方向,但顯然并不局限于職場范圍,這也是阿里希望通過企業社交入口進軍社交服務的極大野心。
近幾年,阿里在資本市場里也針對社交領域產品進行了多次的試探,新浪微博、陌陌都有鮮明的阿里巴巴資本烙印。但是小編認為,阿里其實沒有必要跟微信拼個你死我活,二者完全可以共存共榮。
雖然微信在社交領域有很大的優勢,但微信也不是萬能的,阿里只需要腳踏實地的做好電商平臺、加強與線下傳統商家的合作就完全可以堅守住自己的霸主地位。特別是微信在針對移動辦公市場的不足,更是給了阿里很大的生存空間。反而是阿里通過支付寶進軍社交的舉動,很容易讓支付寶的金融地位受到威脅。依托于天貓和淘 寶這兩大電商平臺,也許支付寶的地位暫時不會被其他平臺所取代,但如果繼續在支付寶上嵌入過多的社交功能,可能會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