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行業巨頭紛紛布局O2O行業的時候,百度相關負責人面對媒體采訪也承認,自己目前很迷茫,只是試水。當時百度的布局是依托地圖服務將消費深度信息深度覆蓋到餐飲、電影院、KTV、商場、酒店、公交、超市、公園景點等全門類服務,專門開發獨立的APP滿足用戶特點需求,并利用UGC和BGC方式共建LBS生態圈。
中萬網絡認為,要想分析百度O2O的軌跡,有必要從O2O的本質定義去逐步剖析。
如前文所言,O2O,線上、線下是兩個重量級環節。不過,如果把O2O定義拿到市場上去重新分解,應該能得出這樣的結論: O2O企業最重要的兩只手——“一只是流量,一只是支付”。
手機百度、百度地圖,誰能破解百度O2O流量難題?
業內人士應該能夠感覺到,O2O行業的線上流量紅利正在消失,巨頭效應在逐漸弱化。從騰訊對O2O的布局我們能很明顯的看到,騰訊對于O2O市場的布局采用的是“逐級分包”的模式,將線上紅利流量逐級分發給自己投資的不同服務中,最終觸達每一個線下消費者。百度的布局邏輯也同樣如此,將自有流量紅利通過直達號、百度地圖、糯米等產品分包給線下消費者。但核心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百度、騰訊還是火熱的58、京東,對未來O2O的構建變成了底層架構提供商。流量、物流能力、支付能力等才是巨頭們的最大優勢。
團購時代,O2O的最大意義在于線上到線下引流。而如今,大量的O2O產品更加強調線上下的流量互動。在這其中,線下流量由于精準地匹配了消費者的消費場景,開始變得越發有價值。
獲取線下到線上的流量,以及將線上流量合理轉移至線下,已經成為當下O2O服務商爭奪核心競爭力的主要戰場。
百度真的有可能做不好O2O
回到百度自身來看,百度本質上是家流量公司,在此前整個互聯網的優勢的流量都集中在百度等巨頭手中,搜索成為巨大入口之一。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和隨之而來的O2O領域爆發,線上流量逐漸變得廉價。百度也在積極尋找轉化流量的方式,手機百度成功將百度的PC流量優勢轉換到了移動互聯網。
那么面對O2O的競爭白熱化,百度的流量入口級產品“手機百度+百度地圖”能否進一步將流量下沉,才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就目前來看,手機百度的主要兩個流量接入口是百度糯米和百度直達號。百度糯米沒有強有力的地推團隊是業界周知的事情:糯米被百度收購之后,在很多城市,百度總部委托當地代理商組建了新團隊,新團隊和百度糯米的老團隊各自為戰。他們時常因為片區劃分爭吵,矛盾也因為待遇和收入不斷升級。這種內訌大大消耗了百度糯米地推團隊的戰斗力。
李彥宏面對沒有強有力的地推團隊的質疑時,曾解釋稱,百度有兩萬到三萬人的銷售團隊可以快速轉為地推部隊。但是這種簡單的思路并不適用于O2O市場,美團和大眾點評的經驗證明,O2O地面銷售推廣是與商家打交道需要靈活多變的營銷策略,需要長時間的經驗積累。百度擁有技術和數據優勢,但地推團隊的短板讓其線上和線下無法有效連接。百度在地面推廣方面,尚需漫長的學習過程。
其次,百度在O2O市場的服務質量堪憂。根據2015年8月26日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十大被控訴生活服務電商榜》中,百度糯米以18.65%的用戶投訴率高居榜首,其用戶投訴解決率最低,只有7.59%。該研究稱,隨著O2O市場的不斷擴大,各大電商的用戶投訴率不斷上升,百度缺乏健全有效的機制解決問題。此外該研究還稱,百度外賣也是投訴的重點。
再從百度直達號的角度分析來說,直達號曾經號稱有70萬商家入住。從表面看,百度直達號的確有著看似天衣無縫的商業閉環:網友在用戶上搜索某產品,通過搜索框可以直達商家的百度的直達號,用戶來百度直達號以后可以獲取優惠券,最終靠百度的支付方式完成支付,商業閉環最終完成。
不過,這一切看似合乎邏輯的推理存在著不合理性,因為這所有一切還都是基于PC互聯網的思路,未必符合移動互聯網的商業邏輯。
現在我們先說一下,在沒有百度直達號之前我們是怎么做的?比如,我想去吃自助,如果我不知道離我最近的自助是哪個。這時候,我會打開點評APP或者地圖APP,查找一下離我最近的自助餐,如果恰好有優惠,我可能會買個優惠和團購券,然后到店消費。
這時候,你會發現在移動端大家在生活和消費的時候,移動搜索不是唯一的渠道,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渠道。現在移動搜索已經APP化,一些用戶在用戶習慣上已經對一些APP產生依賴,只依靠這個百度直達號去改變用戶的消費習慣并不容易。
剩下的就只能靠百度地圖了。地圖是百度的流量入口和承載所有O2O業務的平臺。百度曾這樣勾畫出百度O2O的藍圖:依托地圖服務,將消費深度信息覆蓋到餐飲、電影院、KTV、商場等全門類服務,開發獨立APP滿足用戶需求,共建LBS生態圈。但實際上地圖并非O2O的入口,至少現在仍然不是。在品途網看來,地圖目前仍是一個導航工具,無法擺脫工具屬性,更無法成為流量入口,盡管有使用地圖搜索生活服務,但工具到應用的服務需求轉化仍然并未大規模普及。根據《CTR:2014年中國網民電子地圖使用電子研究報告》顯示,通過地圖使用O2O信息的用戶行為仍然較少。
激活賬戶4500萬,能成為百度支付狂歡的理由嗎?
流量固然重要,支付閉環才是行業壟斷的關鍵所在。
今年10月底,百度發布了截至2015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百度本季度營收183.8億元,同比增長36%;電商化交易(O2O)總額(GMV)為602億元,同比增長119%;歸屬百度的凈利潤為28.4億元,同比下降26.7%。其中,百度著重提出了作為移動服務交易的支付閉環,截至到9月底,百度錢包激活賬戶為4500萬,同比增長520%。
財報指出,百度錢包消費用戶的激增,得益于其穩健的支付場景布局。百度錢包通過與手機百度、糯米、百度地圖、百度外賣、Uber等聯動,全方位覆蓋電影票、團購、外賣、出行等眾多高頻支付場景。
不過,百度錢包作為2014年新推出的支付工具,面臨著用戶規模和支付寶有巨大差距、新用戶獲取成本較高、用戶粘性不強等問題。百度支付活躍用戶僅4500萬,僅為支付寶的7.6%(6億用戶),微信的11.2%(4億用戶),無論是使用場景還是使用頻次都遠遠落后于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業內人士分析稱,接入Uber專車體系將有助于百度支付使用場景的完善和新用戶的獲取。通過使用場景來推支付工具,騰訊之前已經驗證過價值,在滴滴快的達成軟件的補貼中,騰訊7億美元領投了滴滴用來大力推行微信支付,同時不允許快的使用微信支付,在合并前滴滴平均每天可以為微信提供300萬次支付場景,最終獲得了海量的微信支付用戶。
百度無疑也是安的這樣的心思,但錯過移動支付的百度想再拾起來難度就高了很多,但如果不做支付,百度O2O的轉型將成為空中樓閣。借助Uber使用場景,支付也順理成章,但目前每100萬單里面才有1萬用戶使用百度支付。所以,Uber對百度的價值除了讓華爾街愿意了解百度O2O之外,能在什么時候帶來實際的收益恐怕還需要等待。
百度怎么能做好O2O?
當然,作為巨頭,百度O2O自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從GMV上看,百度O2O(外賣+OTA+糯米)Q3為602億,超過O2O行業的“新美大”(“新美大”2015年GMV預計1700億),但差距并不大。若加上攜程的GMV,那百度O2O的市場份額將大大超過新美大,成為名副其實的No.1。
如果算上百度旗下的糯米,百度外賣,甚至家居的齊家網,百度已經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最大的O2O集團。此外,百度O2O受百度國際化的影響,在海外的業務也發展迅猛,而且具有區域可復制性。比如,目前已經成為巴西的O2O老大。
但是,作為O2O最本質的流量和支付兩只手的毛病如果不能迅速厘清,百度O2O帝國之夢仍將幻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