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id="edxn0"></table>

        <table id="edxn0"></table>
        1. <sub id="edxn0"></sub>

            <th id="edxn0"></th>
          1. <table id="edxn0"><meter id="edxn0"></meter></table>

            1. 專業互聯網基礎服務提供商
              當前位置: 中萬首頁 > 新聞動態

              俞永福:中國移動互聯網面臨一次集體下南洋機會

              作者:中萬網絡 文章來源:中萬網絡 更新時間:2013-08-28

              UC創始人俞永福最近看上去心情不錯。先是UC剛剛拿下印度手機瀏覽器市場第一的寶座,然后馬云也剛剛成為UC的董事。

               

              最近,我和俞永福深入聊了一次,他詳細分享了自己開拓印度市場的心得。俞永福提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中國的移動互聯網企業正面臨著一次千載難逢的集體走出去的機會。

              在運營商層面,華為、中興等中國設備廠商在海外有著非常深厚的運營商關系,在手機硬件層面,華為、中興、聯想等中國智能手機正在第三世界國家大行其道,而在平臺級移動互聯網產品方面,包括微信、UC瀏覽器都在海外擁有了數量龐大的用戶群,接下來,很可能是游戲、電子商務的移動應用企業,隨著這些平臺級移動互聯網企業一起去開拓海外市場。

               

              我曾經去國外很多國家考察過移動互聯網,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目前在許多方面都不輸于美國、日本,而相比起印度、印尼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移動互聯網至少領先好幾年的時間,由于國情更類似,中國的移動互聯網企業完全有可能在發展中國家市場占據先機。

              與此同時,在91被百度以19億美元高價收購后,那場曠日持久的Web與App之爭似乎又有了新的答案。作為手機瀏覽器的代表,俞永福顯然是希望站在Web這一邊,他認為App和Web的共同繁榮將會是移動互聯網長期的格局,因此UC正在全力推動針對Web App和插件的UC+開放平臺。在一些非高頻需求和長尾需求方面,哪怕html5還需要幾年時間才會成熟,瀏覽器仍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入口。

              曾航:許多人認為移動互聯網是全球市場,由于有了App Store、Google Play這樣的全球性平臺,市場開始變得扁平,你怎么看?

              俞永福:移動互聯網和PC上有很大不同。PC是全球化市場,移動互聯網是有明顯區域特色的全球市場。UC將全球移動互聯網劃分為4個區域:歐美、中國、日韓及發展中國家市場。

              日韓是移動互聯網發展最早的地區,這個市場有許多值得總結的地方,但是我們將這個市場單獨劃分出來,因為這兩個市場的內生性比較明顯,基本上產業里面有影響力的企業和商業模式,都是從本土內生的。

              這幾個市場里面,美國市場是屬于最開放的,而日韓是最不開放的。中國屬于中間,一半特別開放,一半又很封閉。而包括印度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市場,是特別開放的被主導市場。發展中國家,比如印度,很難有本地的領導者。

              曾航:UC當時是怎么想到進軍印度市場的?

              俞永福:我們是在2009年底做出決定要開拓全球市場的,當時涉及到是向東打還是向西打的問題。為了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路線,我們問了自己幾個問題。

              最早我們發現百度向日本打,付出的代價很高,效果很不好。后來我們研究中國企業海外市場最成功的是誰?是華為。我們就開始研究華為的國際化。開拓海外市場涉及到路線圖問題、組織架構問題、人才梯隊建設問題。華為有兩次大規模的國際化,一次是突擊美國市場,以失敗告終。第二次是先打發展中國家,再打發達國家。你會發現這個策略和毛主席的農村包圍城市很像。

              某種程度上我認為中國公司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這個路線才會成功。要變成國際企業,先要證明自己有能力走出去,然后才能證明自己有能力成為全球領導企業。想直接由中國企業變成全球領導企業,現在看這個路很難走通。我們研究華為得到的第一個結論就是這個。

              研究華為得到的第二個結論,就是開拓海外市場的組織架構,也就是組織的國際化,中國人如何管理外國人的問題。

              2010年的時候,我去印尼出差。印尼的華為有1700人,只有200多人是華人,也就是說200人領導了1,500個外國人。我們開始思考為什么華為的國際化業務那么強。我們的國際團隊,相當多的同事是從華為引進的。在國際化的團隊方面,華為還是中國最強的,為數不多的做的比較好的企業。

              我們現在在印度有30多名員工,計劃明年過百人。我們要求海外的公司,中國員工的比重不能超過30%。

              曾航:UC在印度市場進展這么快,你們主要通過哪些合作伙伴開拓的?

              俞永福:我們在印度市場經歷了空軍、海軍、陸軍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我們稱作空軍,也就是說在印度沒有人,沒有找合作伙伴,就是自己的產品在當地落地。

              我們在印度的第一批用戶,和中國是很類似的,就是印度那些喜歡玩機的用戶。印度也有一些手機發燒友論壇,我們就把產品放到印度本地的玩機論壇里面,只有在用戶中形成口碑,形成傳播效益,產品才有迭代的價值。

              我們在印度市場的規模達到2,000萬之前,沒有任何一個員工在印度。一開始針對印度市場,還是拿中國產品,進行下語言適配就拿過去了。在發展中國家的移動互聯網市場中,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相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是絕對領先的。中國領先印度至少2年半。

              第二階段我們稱之為陸軍,在當地建平臺,扎根本地,和本地的合作伙伴合作。我們在印度市場,也找了許多印度本地企業合作,比如印度的搜狐,印度的淘寶。這大概是2011年的時候。

              曾航:印度用戶和中國用戶的習慣差別在什么地方?

              俞永福:舉個例子,中國用戶對于網盤的要求不高,而印度用戶由于很多沒有PC,對下載的需求又很旺盛,因此對于網盤的需求量很大。UC在網盤上做了許多優化,使得他們看到更好的內容,方便存儲、轉發。

              我們在印度本地化的過程中,加強了云端瀏覽器服務,加入了網址導航服務,這讓印度本地用戶更加喜歡。我們的云端瀏覽器更快,更省流量,比操作系統內置瀏覽器更好用。

              曾航:中國的華為、中興、聯想等企業,在印度市場做的也不錯,UC在進軍印度市場的時候,和這些企業有哪些合作嗎?

              俞永福:中國的移動互聯網企業,現在實際上在形成一次千載難逢的集體下南洋的機會。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借助這些中國企業的力量去開拓海外市場。這個我們稱之為“海軍”時代,是從今年年初才開始的。

              印度市場,生產來自中國的手機的數量是非常龐大的。印度手機市場現狀主要分化為了兩種,一種相當于印度的天宇朗通,原來是終端渠道,現在也增加了自主品牌,現在這部分的比重越來越高。

              第二部分就是自主手機品牌,國際品牌占到印度市場一半,印度本地品牌占到30%多一點,中國品牌占到一成半多一點。來自中國的聯想、華為、中興在印度市場的銷量越來越大,我們和這些中國品牌之間有很多合作。

              曾航:UC的瀏覽器還是通過預裝的方式進去?

              俞永福:我們還是通過預裝的方式合作。不過不像國內那樣,一個App裝進手機多少錢的形式。我們采取了英特爾類似的“intel inside”廣告補貼的方式,就是對方的手機包裝盒上印上UC的Logo,我們會給補貼。如果對方的手機是強品牌,我們的廣告費也會更高一些,如果對方品牌知名度較低,補貼就少一些。

              曾航:現在微信、UC這樣的平臺級移動互聯網企業在海外已經有了規模不小的用戶群,中小移動互聯網公司就相當于獲得了一個借助你們出海的機會?

              俞永福:現在有許多中國公司跟著UC走到海外去,以游戲為代表。微信在印度和UC也有合作。中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有個集體下南洋的機會,大家要把握好。畢竟中國公司是同一種語音,同一種文化,許多商業溝通更加便利。

              曾航:前幾年困擾業界已久的Web和App之爭,最近由于91賣給百度,又有了新一輪的討論,現在你怎么看這個問題?

              俞永福:我們看看PC上發生的事情,PC上到今天剩下的軟件只有兩類,一類是通用基礎軟件,例如瀏覽器輸入法之類的。第二個就是游戲軟件。游戲市場的大頭還是端游。游戲是有非常特殊的對于展現效果有要求的,端游的展現力比頁游要好。

              除了這兩個,許多服務都回歸網頁,最典型的就是視頻。早幾年視頻都是客戶端,后來美國起來了Youtube,中國起來了優酷,都是在網頁上播放。

              未來幾年,我認為整個移動互聯網是Web和App共同繁榮發展。

              今年年初我們看到移動互聯網的另外一個特征,App已經走到了后App的時代了,過去幾年,App創業這一波浪潮,很少有創業公司做大的。我們看看排名前20的應用,大部分都是巨頭或者UC這樣做了5年以上的老公司。

              后App時代,會出現兩極分化,一個是超級App,比如UC、微信、微博這樣的超級App。還有一類我們稱之為長尾需求,需求的頻次沒有那么高的,被淘汰的幾率越來越高。

              這些長尾應用因為不是強需求,我一個月只用一次就要裝一個客戶端嗎。因此微信這樣強需求的App會很旺盛,而長尾需求用Web的方式解決最好。

              曾航:那你覺得HTML5還需要多久爆發?

              俞永福:html5本身的完善還需要時間。但是頁面的形式滿足用戶需求,沒有html5的情況下也有許多解決方案。美國的大型網站都是Mini Site模式,日本用的是自己另外一種Web格式。

              html5至少還需要2年時間。html5本身是個技術問題。對于用戶來說,你是html4還是html5不重要。最重要的不是技術,是用頁面的方式去呈現服務。最主要的是保持互聯互通。互聯網的真諦是互聯互通。

              網頁和App,從技術呈現的角度,有最大的幾個區別,第一個區別是本地運算,本地存儲,網頁的本地運算和本地存儲是非常弱的,而App的本地運算和本地存儲很好。

              第二個,有沒有推送的能力。網頁只能等著用戶去訪問。而客戶端可以推送這是網頁最大的兩大瓶頸。要看你的解決方案,如何解決這些瓶頸。

              曾航:UC目前在html5上投入的精力有多少?

              俞永福:UC瀏覽器使用的U3內核的核心是對html5的支持比較好,是全球唯一可以做到云加速和本地解析的瀏覽器內核。現在的產品是兩者不可兼得,我們是兩個同時做到。這個對h5是很好的支持。

              還有如何搭建一個好的生態環境。最近UC瀏覽器可以直接調用快播的插件,你看到任何網站看到快播的插件,就可以直接播放,這是過去不可想象的。

              曾航:微信起來后,我們看到微信公眾賬號這種形式變成了一種介于Web和App之間的一種新的形態,你認為微信公眾賬號會變成一個全新的大類嗎?

              俞永福:我剛才說了,后App時代,會形成微信這樣超級App的方式。剛才提到的快播插件,其實也是在UC瀏覽器上的介乎于Web和App之間的新形態,我們通過UC+開放平臺來幫助他們推廣,每周下載量能達到30萬次左右。超級App里最終能走到頭的,一定要考慮平臺開放性問題。安卓和iOS的競爭中我們又看到這個話題得到印證。iOS的用戶體驗很好,但是開放的安卓后來居上。

              互聯網第一定律,開放一定戰勝封閉。如果微信是開放格式,則很有前途,要看它的格式標準。如果是私有格式標準,則又回到了封閉這條老路上去了。開放對于平臺上的合作伙伴來說很重要,他們不用為了每一個平臺都把內容重新做一下,最后會把內容服務商搞死的。

              比如你們做自媒體,你做一個內容,這個內容,可以用微信接口直接對接使用,也可以用UC的接口的對接使用,就可以生產更多的有價值的內容。反過來如果你對內容只能為微信生產,只能二選一,這樣就會形成長期割裂。

              曾航:移動互聯網發展到現在,賺到錢的主要是渠道和游戲兩種企業,你認為移動互聯網下一波大規模貨幣化浪潮在哪里?

              俞永福:我2004年才明白一個詞。商業模式=業務模式+盈利模式。創業者第一天就要考慮的是業務模式,但是創業者最不用關心的是盈利模式問題。

              互聯網其實只有三種商業模式,B2B的廣告,B2C的增值服務,還有低買高賣的電子商務。盈利模式不是企業的問題,而是產業成熟度問題。你能掙游戲的錢的時候,別人都能掙,這就是產業成熟了。

              這三個盈利方式的成熟度是有規律的,最早是廣告,中間是游戲,最后才是電子商務。現在移動互聯網收入最大的還是廣告。百度上個季度,在移動端的收入占10%,你可以去推算下,百度的移動搜索廣告達到多少規模了。

              移動互聯網廣告未來的主要的產品形態還是搜索,就好像現在PC的廣告還是在上升,但是這個錢不是被新浪搜狐賺走,而是被百度拿走了。移動互聯網因為屏幕小,會以效果廣告為主。

              中國市場,我覺得,盈利模式方面的創新已經走到全球領先。接下來爆發的將是移動電子商務。

              相關推薦

              開啟您的互聯網之旅立即注冊有問必答

              京ICP備09070896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1463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工信部域名注冊服務批準文號:京信信管發〔2019〕95號

              Copyright?2007-2023 北京中萬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可信網站 誠信網站

                <table id="edxn0"></table>

                    <table id="edxn0"></table>
                    1. <sub id="edxn0"></sub>

                        <th id="edxn0"></th>
                      1. <table id="edxn0"><meter id="edxn0"></meter></table>

                        1. 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