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消息,據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官網1月3日報道,該校傳媒學教授多米尼克· 布羅薩德和蒂亞特雷姆·肖福勒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文章《科學、新媒體與公眾》表明,雖然互聯網為科研人員分享研究成果提供了良好機遇,但也影響了學術信息傳播的準確性。
文章揭示了Web2.0給閱讀方式帶來的驚人改變。互聯網上的新聞、評論版塊和其他無處不在的反饋意見,會讓讀者對相關新聞產生偏見。
肖福勒說,所有的網絡新聞都被點擊量、公眾的喜好以及評論所包圍,不斷影響著讀者對信息的接收程度。人們瀏覽網絡信息的方式限制了他們所獲得的信息種類。大部分網站都利用信息的普及程度或話題相關性進行分類,從而引導讀者的閱讀方向。例如,搜索引擎會為用戶提供搜索建議,用戶則可能在其中選擇最有利于自己搜索的信息條目。這種閱讀方式將導致用戶的閱讀內容越來越相似。換句話說,雖然信息眾多,但所選擇的信息面卻越來越窄。
作者發現,附在新聞后的評論會左右讀者對新聞本身的看法,這種影響十分巨大,評論的語言色彩甚至會干擾讀者接收中立的學術信息。文章鼓勵研究人員努力確保公眾接收到全面、準確、無偏見的學術信息。
美國學者發現 網絡評論影響學術信息的準確接收
作者:中萬網絡
文章來源:中萬網絡
更新時間:2013-01-07
- 上一條資訊:舉重女將王明娟摘奧運第二金 姓名域名立即被搶
- 下一條資訊:2013年投資熱點前瞻: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被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