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萬網絡(www.kuangchan99.com)9月10日訊,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戰略后,餐飲、醫療、交通、教育等產業領域紛紛“觸網”,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思考如何借助“互聯網+”尋找新的機會,就連農業這個“土”行業,也開始尋求與“互聯網+”融合發展。
“互聯網+”有望顛覆傳統農業
我國農業以小規模經營為主,長期存在著標準化水平不夠、交易效率不高、產品追溯難以實現、農民增收難等問題,這些問題有望通過“互聯網+”的模式來倒逼解決,從而為農業傳統生產經營格局帶來顛覆性變化.
近年來,我國多地出現鮮活農產品滯銷、買貴賣難的現象。“姜你軍”、“蒜你狠”、“火箭蛋”等熱門詞匯,形象體現了消費者無奈消費高價農產品的現象;另一方面,果蔬等農產品豐產滯銷現象頻現,農產品豐產卻賣不出去,出現了“滯銷、賣難、買貴”的怪圈現象,讓農民“豐產”難增收。而其主要原因就是產銷信息不對稱,預警不及時。“互聯網+”大數據帶來的海量數據分析,將為從源頭上解決農產品“滯銷、賣難、買貴”問題提供了途徑。
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副司長王小兵指出,“互聯網+”農業是要通過“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來實現農業的現代化。作為我國四個現代化最落后的領域,互聯網+給農業現代化的加快發展帶來了歷史性的機遇。
2015年將是“互聯網+”農業元年,在“互聯網+”產業的浪潮下,農業互聯網迅速崛起,作為過去最缺乏效率的市場,農村互聯網成為發展空間最大的創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