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網民chenxibo花36500元拍得域名“alimama.net”,結果遭到阿里巴巴侵權控訴,因為此前阿里已在中國大陸及香港注冊“ALIMAMA”商標。這位網民最終被判免費轉移域名。7日,中央編辦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唐賢強在南京舉行的“互聯網時代全球化品牌保護論壇”上講述的這個例子,讓聽眾頗感新奇。
日新月異的互聯網,帶來的經濟社會生活新現象令人目不暇接。近年來,因為頂級域名的逐步放開,網絡域名的侵權糾紛時有發生。今年將有1300多個新通用頂級域名進入互聯網,互聯網品牌保護將更加復雜,商標持有人可能陷入與域名搶注、拍賣公司間的法律權益與利益爭奪。
通用頂級域,被稱為互聯網的“門牌號”。所謂新通用頂級域,就是“.com”、“.org”、“.net”等網址域名后綴的“升級版”。此前受國際域名管理政策限制,全球域名后綴只有22個。去年起,這一格局已被顛覆,包括“.公益”、“.中文網”、“.shop”等上千個新的頂級域蜂擁而至。今年新進入的不僅有“.在線”,“.政務”、“.公司”,甚至“.我愛你”這樣的域名有可能啟用。頂級域的加速擴大,給了我們更多機會,但域名注冊的隨意性與多樣性,又給網絡品牌保護與發展帶來巨大挑戰。
前段時間,羅永浩的錘子手機發布后,細心的網友發現有個“錘子.在線”的中文域名,打開后鏈接的竟然是小米手機的官網。經查證,這一域名的所有者并非小米公司,而是有人設置代碼使其跳轉到小米官網。一些網友才恍然大悟,“本以為只有后綴為‘.com’或者‘.cn’這樣的域名,原來‘.在線’這樣的中文域名也有了。”
不僅僅錘子手機,這幾年,卷入互聯網品牌保衛戰的企業越來越多。2013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仲裁調解中心共接到100多個國家的3000多起相關糾紛訴訟,這些訴訟涉及幾千個域名的搶注。
我省企業飽受互聯網品牌侵權問題的困擾已非個案。“我們經常收到一些網絡域名代理商發來的文件和通告函,稱有人要申請域名,檢索后發現這個頂級域你們公司已注冊過。現在,客戶提出申請跟你們相似的域名,如果你們30天內不注冊,我們就替他辦了。”蘇美達集團莫中華說,這種“提醒”是好意還是為了掙錢,自己摸不著頭腦。
搶注域名和互聯網侵權糾紛增多,在中國商標協會副秘書長肖像看來,因為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的展開,互聯網已成傳遞品牌形象和品牌理念的新平臺,而網絡域名的品牌關聯性和全球唯一性使得域名成了稀缺資源。
目前,我國商標有40多種分類,以“長城”商標為例,有“長城”汽車、“長城”葡萄酒、“長城”門窗。等等。但互聯網上只有一道域名,誰得到域名,就得到互聯網的入口。注冊“長城”汽車,葡萄酒、門窗就與“長城”無緣。正因為域名已成企業的關鍵資源,常有一些組織和個人搶注、仿冒,甚至假冒企業域名。
當下的互聯網品牌保護已呈現“全球化、快捷化和專業化”趨勢。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施壓下,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成立了商標數據交換庫機制(TMCH),凡加入這個數據庫的企業品牌,都會有1-2個月的域名優先注冊期,商標持有人如果在優先期內沒有注冊,該域名才會開放。
在國內,中央編辦也已打通商標庫、全球域名注冊管理庫等多個系統,為企業打造集金融、咨詢、預防、監測、維權為一體的互聯網品牌保護機制,即中國的TMCH。該機制將為中國企業監測互聯網商標內容,監控是否存在相似域名、網頁、元標簽的侵權。
保護域名注冊優先權,我省已有企業動起來。江蘇寧海商標事務所辦公室主任陳艷透露,法爾勝等多家企業已有加入意向。論壇上,一位江蘇企業代表說,“工商銀行注冊‘.工行’頂級域用了200多萬元,和這樣的申請注冊費用相比,一年不到2000元的TMCH用戶費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