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大一學生許振東是該創業團隊的創始人。有一次上課,他一進教室就聞到了濃濃的飯味,讓他覺得難受,“如果能夠讓同學們從宿舍到教室的這段時間內把早餐吃完,也許是個不錯的解決方法”。今年2月,他找來7個同學一起嘗試做送早餐到宿舍的微公益創業項目。
“你們可以先拿貨再結算,一周結算一次也行。”提供貨源的學校食堂和市政早餐工程負責人對許振東的創業團隊表示支持,并以9折的價格將早餐批發給他們,以保證他們以原價出售還能有利潤空間。
起初,他們先在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的151名同學中試賣——每天傍晚到宿舍內收集訂單、收錢,并在次日早晨到宿舍送餐。然而,在試賣過程中,他們發現許多同學傍晚都不在宿舍,早上敲門送餐會影響還在睡覺的同學且等待時間長。之后,他們把收集訂單、收錢的時間定在晚上9點前后,并改變送餐模式——把早餐掛在宿舍的門把上。
“i早點”微公益團隊負責人之一、該校經濟與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大二學生吳志明告訴記者,他們通過在學校內設置宣傳點、到宿舍內講解、張貼海報等方式進行營銷,還在微博上開展“轉發送雞排”等活動吸引同學們的關注[來源:www.cyonE.com.cn/]。在不到一個月內,有近千名同學訂餐,日銷售量超過200份。為此,他們還找軟件專業的同學編寫代碼,開發了微信自動訂餐系統,方便同學們通過手機下訂單。
據介紹,目前該創業項目月收益3000多元,基本實現收支平衡。團隊成員現已達到40人,其中絕大多數是貧困生。送餐工資為每小時12元左右,超過學校所提供的勤工助學崗位的工資標準。
相關新聞:
送餐人員仔細地把早餐掛在門上
“小伙伴們,你們還在餓著肚子上課嗎?晚上睡前發一條短信,第二天早晨熱騰騰的早餐就會出現在宿舍門口,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餓著肚子去上課了!”最近,不少福州大學的學生都在校園里看到了這樣的一則廣告。讓人沒想到的是,這個廣告的效果很好,不少大學生都選擇了預訂早餐,這項服務還解決了不少貧困生和自強生的助學崗位問題。
餓肚子上課想出“好點子”
據了解,送早餐這個點子是福州大學數計學院一個名為“i早點”的團隊想出來的。該活動的發起人、數計學院大一學生許振東告訴記者,由于自己的專業課繁重,早晨有課的時候,同學們不是餓著肚子去上課,就是買了早點匆匆邊走邊吃,對身體很不好。
“有一天我餓著肚子剛進教室,一股濃重的雞蛋味就飄了過來,舍友連連吐槽,說如果能在宿舍解決早餐就好了。我腦袋里忽然就萌生了一個主意,也許我們可以送早餐上門!”許振東告訴記者,他召集了幾個同學一起成立“i早點”團隊,并且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
許振東和同學們開始每個宿舍發廣告,晚上收集訂餐信息,很快“i早點”的日常工作運轉起來。據訂餐負責人潘志雄介紹,如今,同學們已經可以通過QQ、短信與微信平臺訂餐。
“每天晚上,我們會給每一名訂餐的同學回復信息,以確認收到了他們的訂單。”潘志雄說,“之后會將信息錄入電腦生成表格,我們保留一份,給商家發送一份。”(福州日報記者任思言通訊員張瀾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