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企業,域名注冊越早越好,一旦被搶注,便要承受天價的收購費用。
今年5月,上市公司多倫股份宣布改名為“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遭到證監會調查和市場吐槽。更讓市場驚詫的是,該公司曾在公告中稱其www.P2P.com的網站域名“預計商業估值為10億元”,后因上交所問詢而刪除這一句話。而不久前,互聯網公司奇虎360也任性地花費17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06億元),將頂級域名360.com收入囊中,成為全球公布成交價格最高的域名收購。
在互聯網時代,優質域名被高價收購的案例并不少見,但更多的是成千上萬的域名沉睡在“米農”(域名投資者)的手中,以每年幾十元甚至上百元的手續費保留著,等待被有心人發掘。域名投資究竟能否以小博大、一夜暴富?在域名投資已經如火如荼的今天,新“米農”還能分一杯羹嗎?
上市公司打“域名”牌轉型還是炒作?
今年5月,上市公司多倫股份發布公告稱將更名為“匹凸匹”,即P2P的音譯版。并啟用商業估值約為10億元的www.P2P.com域名,引市場熱議。www.P2P.com域名是否價值10億元尚無法準確推斷,但更名、啟用新域名等一系列動作卻扎扎實實地收獲了5個漲停板。
更名公告發布一個月后,羊城晚報記者登錄該網站發現,目前網站并沒有關于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實質內容,卻打上了“這是一個價值1億美元的域名”、“豈止于億,因你精彩”的宣傳用語。多倫股份的互聯網金融轉型或許還在路上,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天價域名已經為上市公司帶來了可觀的財富效應。
域名是互聯網唯一的門牌號,簡短易懂的域名價值優勢更加明顯,能讓網站更易訪問,從而凸顯網站的品牌價值。而近年來,域名的收購多次成為熱點,也成為上市互聯網公司提振股價的一種手段。無獨有偶,奇虎收購360.com的第二天,其股價飆升,市值增長了1億美金,與多倫股份借助www.P2P.com自我包裝有同樣的財富效應。
近年來域名收購價格屢創新高,除了創紀錄的360.com外,去年小米用新域名Mi.com替換原域名xiaomi.com,據傳收購價高達2000萬元人民幣。而京東目前使用的域名JD.com、目前跳轉至萬達集團董事長之子王思聰新浪微博的域名wanda.com的市場估價均高達上千萬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