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互聯網上假借政府名義開設網站的不法行為屢禁不止,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是此前以黨政機關或事業單位名義開辦網站時無需審核;二是假冒政府網站的技術門檻與資金門檻相對較低。對此,中央編辦已于2014年全面啟動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網站開辦主體資格審核與掛標認證,并明確要求所有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需使用規范的“.政務”和“.公益”中文域名。
事實上,很多假網站與真網站在內容與頁面上高度相似,唯一有區別的就是域名。但對于我國公眾來說,識別與記憶英文域名或拼音域名是不現實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中央在2008年就設立了專用于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的“.政務”和“.公益”中文域名。
“.政務”和“.公益”中文域名符合國人的語言與文化習慣,能夠清楚體現機構名稱與類型,因此也被稱作機構的“網上身份證”。每個機構都需要經過機構編制部門的嚴格審核,才能獲得一個獨一無二的“網上身份證”。比如,中央編辦的中文域名是“中央編辦.政務”,與其英文域名“scopsr.gov.cn”相比,中文域名一目了然、簡單好記,且與機構名稱對應,有顯著的識別特征。公眾一旦在互聯網上發現可疑網站信息,通過與“網上身份證”信息進行比對,可以及時驗證信息真偽,規避潛在風險。
李秦峰透露,從今年7月起,中央編辦還將會同中央網信辦,對未使用規范域名、未落實掛標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網站進行清理規范。通過加強對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網上身份的認證與管理,逐步完善機構檢索平臺,構建機構網上身份信用體系,從而提升機構網上身份的權威與安全,為公眾上網辦事提供一個安全、可靠、便捷的網絡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