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中一個域名別猶豫,第一年咬咬牙就能買,你不買、第二年勒勒褲腰帶能買你還在猶豫,第三年你想買,就白干了兩年活。牽掛的錯過的原本是屬于你的。只是三年之前你太猶豫了。不猶豫是大佬做事的風格。
事件一:最近張總要做項目,對域名有研究的剛剛入職的大熊同學,大熊為了節約成本推薦張老板買雙拼cn,域名。問價下來5萬元。張老板心更大叫朋友余總打聽,問到雙拼com的域名持有人楊某,被告知120萬才考慮賣。最后隨著人員到位,過了半個月,張總決定買雙拼cn域名,叫大熊去買,誰知道大熊去問價域名被人買走,對方表示18萬以下不考慮談。
張總有錯嗎?問題在哪里?請大家分析
事件二:昨日的微信域名weixin.com被收購一事余響未絕,在微信推出4年后,騰訊終于收購了這個域名,據傳價格可達3000萬。終端遲收域名要和之前相比多付出多少?
在4年前,域名weixin.com的持有者曾堅持300萬才肯出售該域名,之后該域名又經過了不斷的叫價和加價。到了被騰訊收購時,價格已是今非昔比。在2013年時,馬化騰還發出“域名消失論”,言論一出便有網友認為是此舉有壓價嫌疑,現在看來,該言論更像是自打嘴巴。當然,因為域名交了“學費”的終端,騰訊也是有“伴”的。年初的360.com一事,就是一個很好的示例。在奇虎360收購域名360.com之前,域名360.com是沃達豐公司2010年時拿下的,期間360雖多次交涉,域名始終是收購無果。
后來,域名360.com收購價格被傳有1億元。奇虎360公司成立于2005年,卻在2015年才終于收回了品牌域名,這整整10年流失的流量可想而知。對于遲收域名,相信凡客亦是一個極具發言權的代表。凡客在域名上“犟”了7年之久,對其品牌域名vancl.com疼愛有加,卻忽視了拼音域名fanke.com,遲遲不肯收購。直至域名嚴重影響電商發展,才重金收回域名fanke.com并啟用。付出的不僅僅是收購域名的錢這么簡單,還有因為域名造成的流量流失和客戶的流失。總之一句,在當前的互聯網下,域名于終端而言還是非常重要的,關系到終端的品牌推廣、網站流量、用戶等等。及早保護好品牌的域名是需要引起終端注意的,既然已有這么多的前車之鑒,為何仍有終端執迷不悟?